武鸣区仙湖镇:沃野播种“金豆” 产业叩响振兴门

秋收的余韵尚未散尽,武鸣区仙湖镇的田野已再度苏醒。抢抓冬闲时节,盘活土地资源,成为这里书写秋冬种新篇章的生动实践。连日来,武鸣区仙湖镇积极统筹农业资源,引导种植大户发挥带动作用,全面启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广袤田畴间,人机协作、有序奔忙,为来年的粮田丰收与农业增值播下坚实希望。

在那溪村、连才村的种植现场,村民们细致筛选优质种薯,而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路线稳步前行,精准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一系列工序。机械的轰鸣声里,一幅生机勃勃的冬种图景正渐次铺展。

农技入户,精准服务到田头

为确保土豆高产稳产,仙湖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多名技术骨干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的田头教学。围绕科学选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环节,农技人员提供全程精细化指导。针对不同田块的肥力差异,他们还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真正落实“一地一策”。据统计,入冬以来,全镇已累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超百次,惠及农户2000余人次。

智慧农机赋能,播种质效双升

今年冬种,智能农机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些装配北斗导航的播种机械,不仅作业路径精准,更能一次性完成多项工序,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据测算,单台播种机日作业面积可达20亩以上,在显著节省人力的同时,也为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土豆转动大产业,金色希望铺就增收路

“土豆生长周期短、市场认可度高,是促农增收的‘短平快’优质项目。”仙湖镇农业服务中心韦干军介绍。此外,土豆收获后的茎叶还田,还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为后续轮作南瓜等作物创造有利条件。

土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有效激活了本地就业市场。如今,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岗。普通田间务工人员日收入约150元,而熟练掌握拖拉机等机械的操作师傅,月收入可达8000元。小土豆,如今已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大金豆”,串联起一条日益牢固的乡村“致富链”。

今年以来,武鸣区仙湖镇以优化种植结构为抓手,大力推动土豆等特色高效作物发展,稳步落实秋冬种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全镇土豆种植面积已达900余亩,带动超过200名农民就近就业,初步实现了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扎实的产业动能。

下一步,武鸣区仙湖镇将密切跟踪土豆苗情动态,强化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支持,并积极协助种植户申报相关农业政策补贴,全方位护航土豆丰产丰收,让这枚小小的“金豆”,真正化作群众手中沉甸甸的收获。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覃婷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10 记者:唐秋艳 通讯员:覃婷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