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归并整合,打造12345热线“一号对外”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以更便捷、更高效的政务服务,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畅通为企为民服务渠道。(据《南宁晚报》)
当前,由于政务服务热线较为分散,群众常陷入“号码难记”“电话占线”“节假日无应答”等困境,甚至反映情况后,问题还会在各部门间“踢皮球”。此次《办法》推动各类热线归并至12345热线,实现“一号对接”,群众无论咨询、投诉或提建议,只需拨打一个号码即可通办。调整后的热线为全天候人工服务,打破了部分热线“朝九晚五”“节假休息”的局限,实现“群众有呼,服务必应”,有效破解“下班无人接”“节假日无处可诉”的难题。从“多号并存”到“一号总管”,从“限时服务”到“7×24小时人工响应”,这些变化将使政务服务更贴近民心。
当然,有好的政策还不够,必须重在落实。全天候人工服务要避免群众电话前“话务员忙”的煎熬等候,就需要强化后台保障,确保话务人员配备充足;工单办理质量要让群众满意,需完善回访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的核心标准;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主动排查根源、从根本上解决,杜绝形式化的“一次性回应”。此外,当群众的诉求归集到一个平台,在整合过程中,也要筑牢数据安全和群众隐私保护防线。
从更深层来看,12345热线不应只是问题“受理端”,更应成为治理“风向标”。12345热线受理来电,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的高频诉求,精准识别民生痛点与治理盲区,从而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施策”转变,这也是政务服务热线的更高价值所在。
《办法》出台是良好开端,实践检验才刚刚开始。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热线整合的成效,还需在落实中不断完善,补齐服务短板。只有及时回应每个来电、认真处理每项诉求,才能让12345热线深入人心,成为群众与企业信赖的“暖心线”。
作者:常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