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月19日举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吴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李彩丽,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陈慧娴,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阳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年1月19日(星期五)9:30

发布人:

曾肄业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吴强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

李彩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

陈慧娴  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

阳强  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宁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女士,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吴强先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李彩丽女士、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陈慧娴女士、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阳强先生。

首先,有请曾肄业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曾肄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金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

2018年12月,广西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批复的第一个省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也是唯一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南宁作为承载门户建设的重中之重,五象新区是点睛之笔,全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首府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南宁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最高上升了7位;2020年南宁市债券发行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有关工作连续四年获自治区督查激励。

这五年,金融顶层设计持续强化,为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发挥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多平台叠加效应;成立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领导小组,与“一行两局”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金融管理部门、驻邕金融机构和有关行业部门加强金融创新和政策协同,构建“大金融”工作格局。制定规划、激励措施等18份文件,精准提出并实施“123456”金融工程;中国—东盟金融城税收亿元楼宇达17栋。

这五年,南宁市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做大金融总量,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各行业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1%。

这五年,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我们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五年来共引进33家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分支机构,机构总量和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度在西部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2023年底,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落地了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三大交易所”均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中银香港、中国太平在南宁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中心,已发展成为对外金融开放的标杆性项目。中国—东盟金融城成为中国面向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 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入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典型案例集》。

这五年,南宁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动力。

我们系统推进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保险创新、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打造金融对外开放创新高地。落实智库+南宁+上级部门+产业界“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广西(南宁)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等5个创新平台。围绕涉外金融“服务最优区”和“政策最惠区”,落地五项金融改革创新试点、QFLP、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数字人民币试点交易额超318万笔,交易金额超19亿元,试点规模全区占比90%以上;落地全国全区首创场景16个。在全区率先组建供应链金融协会,打造“一链一策”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94亿元,占全区的80%,是2018年的19倍,是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案例获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创新十大案例。

这五年,南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我们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构建“首贷续贷+市县两级”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综合采用“桂惠贷”、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资金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成效明显。南宁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从2018年末的2.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3.6万亿元,年均增长9.4%;“桂惠贷”累计投放1784.4亿元,惠及3.8万户市场主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亿元,投放金额及户数均持续位居全区第一;获得信贷指标在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位第一,融资成本持续低于全区。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全区首创上市专家服务团机制,开展企业培育、上市等“六大工程”攻坚行动,形成 “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格局,2019年以来,新增3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上市在审企业、5家广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59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区首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区设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通过资本招商引入龙电华鑫、华芯振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已投资项目47个,推动产业、科技与资本有效链接、双向赋能。

这五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南宁渠道”内涵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在南宁成功举办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承办亚信金融峰会等系列活动。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已支持查询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数据,覆盖东盟十国的787万家境外企业以及境内的3.7万家外贸企业,为双边市场主体提供双向、便捷、全面的征信服务,提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决策信息参考。支持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积极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连续4年在南宁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提质升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李敏:

感谢曾肄业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南宁市在建设“双示范区”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成效?

曾肄业:

南宁市是全区唯一获批绿色金融和保险创新“双示范区”的地市。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在自治区考核评价中位居前列。

绿色金融方面,我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搭建起涵盖组织体系、服务平台、制度标准、产品服务等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全力服务“双碳”战略。目前,全市绿色专营机构达到97个并不断扩员,机构数量、层级、种类和业务规模位居全区首位。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中心、面向东盟的绿色认证中心等一批平台,发布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认证17家绿色企业,着力推动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企业)。深化数字金融普惠服务,首创“绿金平台+信易贷”“绿金平台+桂信融”等模式,破除“机构—政府—企业”数据壁垒,打通“数据流—信用流—资金流”连接渠道,目前投放139款融资产品,授信金额786亿元、服务企业8417户。2023年三季度末,南宁市绿色贷款余额2562亿元,占全区42%,规模和占比在全区均排第一位。

保险创新方面,我们重点在集聚保险要素资源、夯实保险创新基础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大力构建现代保险产业链,引进了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交银人寿等10家持牌保险机构。实施保险创新矩阵式管理,形成“政府引导+机构主导+市场运作”三方驱动的项目管理机制,清单化推进34项保险创新。二是打造形成“一核多点”的保险创新格局,以五象新区为主阵地推动设立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等一批保险创新孵化平台,形成41家保险机构集聚的保险创新产业园;开展“一县一品,一行业一创新”大行动,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独具本地特色的保险创新。三是保险有力助力社会民生改善,在全区率先推出普惠型商业保险“惠邕保”,累计投保人数近200万人,参保覆盖率最高达15%,获全区复制推广,有关做法获报中央深改办。四是大力发展跨境保险,推动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人保财险分别组网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中国人保—东盟再保险共同体。近年来,保险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南宁市保费收入从2018年末的202亿元增长至2023年末的314亿元,年均增长9.2%,占全区比重大幅提升至3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金融和保险创新双示范区“双轮驱动”,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发挥好保险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助力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香港商报记者:围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服务产业链稳链延链强链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局在跨境投融资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成效?

吴强:

2023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局加大外汇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采取多样性举措贴近市场主体疏通卡点堵点,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一是健全服务机制,强化政策惠企通达力度。一方面,打造服务团队,在全区金融机构组建涉外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资金结算、风险管理等全流程的金融顾问服务。另一方面,以服务进出口双向物流融资为目标创建跨境金融北部湾港航融平台,为银行贸易背景穿透式核查提供大数据支持,为涉外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国供应链融资服务。截至12月末,全区8家银行共为23家涉外企业首批发放贷款折合人民币近6000万元,提单融资、仓单融资、运费融资等三项重点业务全部落地。

二是擦亮服务招牌,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围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提升”目标,助力稳外资扩流入。一是送政策,直播开办“外汇知识大讲堂”,汇、银、企联合宣讲、专家答疑,实现银企互动,运用新媒体扩大便利化政策受众面。二是促便利,组织“百企行”、“改革赋能、问计市场”等专项行动,帮助上百家外资头部企业解决近200个急难愁盼问题,“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发挥头部企业强链稳链延链的压舱石作用。三是稳链条,开展跨境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汇心稳链”专项行动,对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广西相对成熟的跨境产业链核心企业,采取“一链一案”方式为链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释放链主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作用。截至12月末,广西累计办理资本项目便利化业务4816笔,金额69.44亿美元,其中,广西全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金额23.62亿美元,南宁市占比全区50.02%。数字化试点业务由9项扩大到22项,近七成为南宁市业务,便利化、数字化比例均超过50%,节约企业“脚底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创新服务特色,助力跨境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9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注册资本11.16亿美元,主要投向国内重点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先进制造业、跨境供应链产业等项目。在平衡促改革与防风险的前提下,2023年10月初已将QFLP试点拓展至广西全域,有助于广西更大力度利用外资,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请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在推动南宁核心区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李彩丽: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建机制,强联动,稳步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南宁核心区金融创新成果获门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案例数量持续排在全区首位。

一是着力强化监管引领,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准确把握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印发金融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等十余份政策文件,建立信息共享等多项工作机制,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区域经贸发展需求,营造经济金融互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连续在南宁成功举办八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聚焦保险业开放合作创新,把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扩大国际金融“朋友圈”共享金融开放合作成果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窗口效应”。二是着力推进“引金入桂”,丰富区域金融要素体系。积极引导国内大型银行保险机构落地南宁,目前全国性大型银行保险机构入邕完成100%。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南宁组建设立面向东盟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南宁分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金融平台先后落地中国-东盟金融城并持续发挥作用。三是着力优化金融供给,充分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强化窗口指导,引导广西银行保险机构按照金融服务不仅要与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更要在面向东盟跨境金融创新特色产品服务上先行先试的指导原则,稳步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创新,“RCEP原产地证+跨境区块链”等40余项跨境金融创新落地南宁并在全区各地市推广。推动境内外机构长效合作机制持续完善,广西银行保险机构与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机构建立包括代理清算、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及保险代理查勘互认工作长效机制,人保财险、太平保险分别与东盟头部保险机构组网建立再保险共同体和保险共同体,为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中资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优势,大力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积极助力区域经贸高质量发展。

当代广西记者:广西证监局在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慧娴: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文件印发以来,广西证监局积极支持南宁市金融业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融入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加大政策业务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证监会助企纾困、资产盘活融资、债券融资等政策宣讲和培训座谈,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金融服务稳经济若干措施,推动南宁企业充分运用股权、债券等各类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9年以来,南宁市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1194.66亿元(不含企业债),融资额占全区比重为36.33%,其中,2023年融资279.12亿元(不含企业债),较2018年同期增长151.17%。二是企业上市培育取得良好成效。联合有关部门举办推动南宁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专项行动、上市后备企业资本市场高级研修班以及推动科技企业、林业企业、农业企业发行上市座谈会等10余场活动,南宁130多家次企业参加,有效提升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华蓝集团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广西首家IPO企业,2023年以来,南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家。目前南宁共有辅导备案企业5家,IPO在审企业1家。三是证券基金行业双向开放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在南宁设立广西服务基地,鼓励优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落户南宁,支持南宁市打造金融聚集区。推动证券基金行业双向开放,加强“沪港通”“深港通”宣传,督促辖区经营机构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便利投资者参与跨境交易。截至2023年末,南宁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55家;管理基金产品317只,较2018年末增长190.83%;基金净值总规模1351.82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83.07%。目前,全国6家证券期货交易所在南宁设立服务基地。近5年来,南宁市的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增量、总量在全区保持领先,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我局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推动下,出台了《开展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东盟金融城设立服务基地,构建服务合作平台。协调推动白糖、生猪“期货+保险”项目落地南宁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将广西调整为纤维板期货基准交割地,指定南宁2家纤维板生产企业为基准交割厂库,授牌2家南宁企业建设产融培育基地,推动期现结合服务林业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介绍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取得的成效。

阳强:

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按照总体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主动谋划、全力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成效显著。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指挥部第一批13个重点示范项目10个落地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2023年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入驻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金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同时着力推进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金融中后台基地从无到有,已经聚集了34家金融中后台中心及金融科技企业。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城已入驻了包括广西北部湾银行总行、交通银行广西分行、邮储银行广西分行、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国富人寿总部、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一批优质的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后台服务机构。依托广西南宁的区位优势和小语种人才优势,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面向东盟业务,中国—东盟金融城东盟元素逐渐开始凸显。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行业的样板,为南宁打造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提供了示范效应。中国—东盟金融城成功入选“2023年广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是目前自治区内仅有的两家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之一。

同时,扎实开展金融改革探索,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坚持本币优先、服务实体、制度创新,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人民币面向东盟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陆续落地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人民币金融创新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多项目前只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探索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创新试点,并陆续取得突破,相关试点业务量也位居广西首位,落地了多个全国、广西的首单或金额最大的业务。

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南宁片区金融改革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中连续4年排名前4;《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累计17个金融创新案例入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汇编。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金融办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量:891 作者:庞丽娜 冼慧莹 编辑:庞丽娜
直播回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4-01-19 10:33
作者:庞丽娜 冼慧莹 编辑:庞丽娜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月19日举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吴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李彩丽,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陈慧娴,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阳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年1月19日(星期五)9:30

发布人:

曾肄业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吴强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

李彩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

陈慧娴  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

阳强  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宁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曾肄业女士,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吴强先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处副处长李彩丽女士、广西证监局综合处副处长陈慧娴女士、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阳强先生。

首先,有请曾肄业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曾肄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金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

2018年12月,广西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批复的第一个省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也是唯一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南宁作为承载门户建设的重中之重,五象新区是点睛之笔,全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首府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南宁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最高上升了7位;2020年南宁市债券发行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有关工作连续四年获自治区督查激励。

这五年,金融顶层设计持续强化,为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行稳致远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发挥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多平台叠加效应;成立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领导小组,与“一行两局”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金融管理部门、驻邕金融机构和有关行业部门加强金融创新和政策协同,构建“大金融”工作格局。制定规划、激励措施等18份文件,精准提出并实施“123456”金融工程;中国—东盟金融城税收亿元楼宇达17栋。

这五年,南宁市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做大金融总量,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各行业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1%。

这五年,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我们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五年来共引进33家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分支机构,机构总量和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度在西部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2023年底,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落地了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三大交易所”均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中银香港、中国太平在南宁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中心,已发展成为对外金融开放的标杆性项目。中国—东盟金融城成为中国面向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 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入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典型案例集》。

这五年,南宁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动力。

我们系统推进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保险创新、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打造金融对外开放创新高地。落实智库+南宁+上级部门+产业界“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广西(南宁)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等5个创新平台。围绕涉外金融“服务最优区”和“政策最惠区”,落地五项金融改革创新试点、QFLP、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数字人民币试点交易额超318万笔,交易金额超19亿元,试点规模全区占比90%以上;落地全国全区首创场景16个。在全区率先组建供应链金融协会,打造“一链一策”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94亿元,占全区的80%,是2018年的19倍,是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案例获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创新十大案例。

这五年,南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我们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构建“首贷续贷+市县两级”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综合采用“桂惠贷”、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资金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成效明显。南宁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从2018年末的2.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3.6万亿元,年均增长9.4%;“桂惠贷”累计投放1784.4亿元,惠及3.8万户市场主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亿元,投放金额及户数均持续位居全区第一;获得信贷指标在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位第一,融资成本持续低于全区。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全区首创上市专家服务团机制,开展企业培育、上市等“六大工程”攻坚行动,形成 “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格局,2019年以来,新增3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上市在审企业、5家广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59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区首位。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区设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持体系,通过资本招商引入龙电华鑫、华芯振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已投资项目47个,推动产业、科技与资本有效链接、双向赋能。

这五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南宁渠道”内涵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在南宁成功举办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承办亚信金融峰会等系列活动。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已支持查询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数据,覆盖东盟十国的787万家境外企业以及境内的3.7万家外贸企业,为双边市场主体提供双向、便捷、全面的征信服务,提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决策信息参考。支持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积极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连续4年在南宁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提质升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李敏:

感谢曾肄业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南宁市在建设“双示范区”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成效?

曾肄业:

南宁市是全区唯一获批绿色金融和保险创新“双示范区”的地市。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在自治区考核评价中位居前列。

绿色金融方面,我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搭建起涵盖组织体系、服务平台、制度标准、产品服务等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全力服务“双碳”战略。目前,全市绿色专营机构达到97个并不断扩员,机构数量、层级、种类和业务规模位居全区首位。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中心、面向东盟的绿色认证中心等一批平台,发布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认证17家绿色企业,着力推动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企业)。深化数字金融普惠服务,首创“绿金平台+信易贷”“绿金平台+桂信融”等模式,破除“机构—政府—企业”数据壁垒,打通“数据流—信用流—资金流”连接渠道,目前投放139款融资产品,授信金额786亿元、服务企业8417户。2023年三季度末,南宁市绿色贷款余额2562亿元,占全区42%,规模和占比在全区均排第一位。

保险创新方面,我们重点在集聚保险要素资源、夯实保险创新基础等方面下功夫。一是大力构建现代保险产业链,引进了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交银人寿等10家持牌保险机构。实施保险创新矩阵式管理,形成“政府引导+机构主导+市场运作”三方驱动的项目管理机制,清单化推进34项保险创新。二是打造形成“一核多点”的保险创新格局,以五象新区为主阵地推动设立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等一批保险创新孵化平台,形成41家保险机构集聚的保险创新产业园;开展“一县一品,一行业一创新”大行动,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独具本地特色的保险创新。三是保险有力助力社会民生改善,在全区率先推出普惠型商业保险“惠邕保”,累计投保人数近200万人,参保覆盖率最高达15%,获全区复制推广,有关做法获报中央深改办。四是大力发展跨境保险,推动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人保财险分别组网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中国人保—东盟再保险共同体。近年来,保险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南宁市保费收入从2018年末的202亿元增长至2023年末的314亿元,年均增长9.2%,占全区比重大幅提升至3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金融和保险创新双示范区“双轮驱动”,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发挥好保险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助力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香港商报记者:围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服务产业链稳链延链强链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局在跨境投融资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成效?

吴强:

2023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局加大外汇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采取多样性举措贴近市场主体疏通卡点堵点,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一是健全服务机制,强化政策惠企通达力度。一方面,打造服务团队,在全区金融机构组建涉外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资金结算、风险管理等全流程的金融顾问服务。另一方面,以服务进出口双向物流融资为目标创建跨境金融北部湾港航融平台,为银行贸易背景穿透式核查提供大数据支持,为涉外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国供应链融资服务。截至12月末,全区8家银行共为23家涉外企业首批发放贷款折合人民币近6000万元,提单融资、仓单融资、运费融资等三项重点业务全部落地。

二是擦亮服务招牌,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围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提升”目标,助力稳外资扩流入。一是送政策,直播开办“外汇知识大讲堂”,汇、银、企联合宣讲、专家答疑,实现银企互动,运用新媒体扩大便利化政策受众面。二是促便利,组织“百企行”、“改革赋能、问计市场”等专项行动,帮助上百家外资头部企业解决近200个急难愁盼问题,“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发挥头部企业强链稳链延链的压舱石作用。三是稳链条,开展跨境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汇心稳链”专项行动,对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广西相对成熟的跨境产业链核心企业,采取“一链一案”方式为链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释放链主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作用。截至12月末,广西累计办理资本项目便利化业务4816笔,金额69.44亿美元,其中,广西全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金额23.62亿美元,南宁市占比全区50.02%。数字化试点业务由9项扩大到22项,近七成为南宁市业务,便利化、数字化比例均超过50%,节约企业“脚底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创新服务特色,助力跨境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9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注册资本11.16亿美元,主要投向国内重点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高端先进制造业、跨境供应链产业等项目。在平衡促改革与防风险的前提下,2023年10月初已将QFLP试点拓展至广西全域,有助于广西更大力度利用外资,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请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在推动南宁核心区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李彩丽: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建机制,强联动,稳步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南宁核心区金融创新成果获门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案例数量持续排在全区首位。

一是着力强化监管引领,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准确把握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印发金融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等十余份政策文件,建立信息共享等多项工作机制,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区域经贸发展需求,营造经济金融互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连续在南宁成功举办八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聚焦保险业开放合作创新,把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扩大国际金融“朋友圈”共享金融开放合作成果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窗口效应”。二是着力推进“引金入桂”,丰富区域金融要素体系。积极引导国内大型银行保险机构落地南宁,目前全国性大型银行保险机构入邕完成100%。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南宁组建设立面向东盟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南宁分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金融平台先后落地中国-东盟金融城并持续发挥作用。三是着力优化金融供给,充分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强化窗口指导,引导广西银行保险机构按照金融服务不仅要与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更要在面向东盟跨境金融创新特色产品服务上先行先试的指导原则,稳步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创新,“RCEP原产地证+跨境区块链”等40余项跨境金融创新落地南宁并在全区各地市推广。推动境内外机构长效合作机制持续完善,广西银行保险机构与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机构建立包括代理清算、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及保险代理查勘互认工作长效机制,人保财险、太平保险分别与东盟头部保险机构组网建立再保险共同体和保险共同体,为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中资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优势,大力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积极助力区域经贸高质量发展。

当代广西记者:广西证监局在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慧娴: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文件印发以来,广西证监局积极支持南宁市金融业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融入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加大政策业务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证监会助企纾困、资产盘活融资、债券融资等政策宣讲和培训座谈,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金融服务稳经济若干措施,推动南宁企业充分运用股权、债券等各类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9年以来,南宁市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1194.66亿元(不含企业债),融资额占全区比重为36.33%,其中,2023年融资279.12亿元(不含企业债),较2018年同期增长151.17%。二是企业上市培育取得良好成效。联合有关部门举办推动南宁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专项行动、上市后备企业资本市场高级研修班以及推动科技企业、林业企业、农业企业发行上市座谈会等10余场活动,南宁130多家次企业参加,有效提升企业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华蓝集团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广西首家IPO企业,2023年以来,南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家。目前南宁共有辅导备案企业5家,IPO在审企业1家。三是证券基金行业双向开放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在南宁设立广西服务基地,鼓励优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落户南宁,支持南宁市打造金融聚集区。推动证券基金行业双向开放,加强“沪港通”“深港通”宣传,督促辖区经营机构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便利投资者参与跨境交易。截至2023年末,南宁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55家;管理基金产品317只,较2018年末增长190.83%;基金净值总规模1351.82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83.07%。目前,全国6家证券期货交易所在南宁设立服务基地。近5年来,南宁市的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增量、总量在全区保持领先,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我局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推动下,出台了《开展期现结合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东盟金融城设立服务基地,构建服务合作平台。协调推动白糖、生猪“期货+保险”项目落地南宁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将广西调整为纤维板期货基准交割地,指定南宁2家纤维板生产企业为基准交割厂库,授牌2家南宁企业建设产融培育基地,推动期现结合服务林业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介绍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取得的成效。

阳强:

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按照总体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主动谋划、全力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成效显著。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指挥部第一批13个重点示范项目10个落地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2023年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入驻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金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同时着力推进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金融中后台基地从无到有,已经聚集了34家金融中后台中心及金融科技企业。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城已入驻了包括广西北部湾银行总行、交通银行广西分行、邮储银行广西分行、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国富人寿总部、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一批优质的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后台服务机构。依托广西南宁的区位优势和小语种人才优势,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面向东盟业务,中国—东盟金融城东盟元素逐渐开始凸显。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行业的样板,为南宁打造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提供了示范效应。中国—东盟金融城成功入选“2023年广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是目前自治区内仅有的两家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之一。

同时,扎实开展金融改革探索,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坚持本币优先、服务实体、制度创新,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人民币面向东盟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陆续落地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跨境人民币金融创新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多项目前只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探索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创新试点,并陆续取得突破,相关试点业务量也位居广西首位,落地了多个全国、广西的首单或金额最大的业务。

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南宁片区金融改革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中连续4年排名前4;《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累计17个金融创新案例入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汇编。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金融办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