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频同步 与人民同心同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的70年生动实践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70年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初生的新中国生根发芽。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同步、与人民同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的70年波澜壮阔实践中,充分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动员了各族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有力推动了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坚实制度保障。

栉风沐雨:开启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群众的事商量着办,工作才能推进得顺利又圆满,全过程人民民主绝不是嘴上功夫。”南宁市人大代表,西乡塘区明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贺湘南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能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的心情很激动,到现在仍非常清晰地记得那时的盛况。”现年74岁的卢丽芬,曾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自己是普通的;身负南宁人民重托赴京参会,又是自豪的,“从参加代表大会,到从事人大工作,再到为民纾困解忧,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950年1月,南宁市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也开启了南宁市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篇章;

1952年7月召开的南宁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始代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54年6月24日,南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市正式实施;

1980年6月21日,召开南宁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并设立市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从此,市人民代表大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回顾南宁地方人大工作篇章,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串联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实践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伟大制度实践、履职硕果累累。70年来,南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召开人民代表大会58次、人大常委会会议280次;制定并颁布施行地方性法规90多件,现行有效57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40余项,开展执法检查270多次;依法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230多项;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00多人次;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3500多件,为保障和促进南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根植人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良庆区蟠龙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专业律师、居民代表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这些“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经蟠龙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交市人大常委会。

“我提出的两条建议都被采纳了,以前以为立法离我们很远,没想到我们的建议真的被收集起来,写到了法规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蟠龙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律师熊美芳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2021年,南宁市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12257名,换届选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从选举准备、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确定、投票选举,到召开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直接参与,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宁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实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民生实事干什么、怎么干?到底谁说了算?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探索开展重大民生事项代表票决制,实现了民生实事由“部门提”到“大家提”,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干”到“代表票决、政府办”的转变,更好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常委会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更加紧密。

为了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建设了69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去年,在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将100个示范站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完善民主民意的表达渠道,推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夯实基层民主法治根基。

2023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全国13个之一、广西首个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良庆区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多来自南宁基层的声音直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随着站点(实践基地)的内容不断丰富,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出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群众活动,全市848名“三官一员”进驻212个站点,两年多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000多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000多起。

从扎实推进“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带动全市1.2万名代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到率先建设“智慧南宁人大”,指尖履职更便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触可感。

展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石门公园原生林地资源、原生植被丰富多样,是南宁市集游憩、休闲、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为进一步加强对石门公园的保护,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出台《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石门公园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已于2024年6月27日起正式施行。

“随着《决定》的出台,石门公园公益性质将长期保持,公园的自然生态将得到长期保持和发展,公园内的宝贵自然生态资源和市民游客的利益将得到长期有力保护,南宁市也将更加生态宜居。”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领导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进入新时代,立法工作节奏要快要高,全域旅游发展、邕江滨水区域管理、城市绿化、扬美古镇保护、炮龙文化保护、西津湿地保护……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依法立法,为首府生态环境保护构筑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人大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律实施监督机关。

聚焦工业强市、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大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推动东部新城规划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实现破题破局;强化司法监督,探索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等开展专题询问,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连续30年听取农业生产安排情况报告并作出决议;连续7年对脱贫攻坚开展重点监督,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扣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精准发力、有效履职,2022年对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并跟踪监督,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肯定……高质量人大监督工作的脚步更加坚实。

开启新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南宁市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以“舍我其谁强担当、行必首善创一流”的精气神,锐意进取、踔厉笃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记者 杨盛)

阅读量:1683 作者:杨盛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与时代同频同步 与人民同心同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的70年生动实践
2024-09-29 08:47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杨盛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70年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初生的新中国生根发芽。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同步、与人民同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的70年波澜壮阔实践中,充分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动员了各族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有力推动了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坚实制度保障。

栉风沐雨:开启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群众的事商量着办,工作才能推进得顺利又圆满,全过程人民民主绝不是嘴上功夫。”南宁市人大代表,西乡塘区明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贺湘南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能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的心情很激动,到现在仍非常清晰地记得那时的盛况。”现年74岁的卢丽芬,曾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自己是普通的;身负南宁人民重托赴京参会,又是自豪的,“从参加代表大会,到从事人大工作,再到为民纾困解忧,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950年1月,南宁市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也开启了南宁市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篇章;

1952年7月召开的南宁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始代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54年6月24日,南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市正式实施;

1980年6月21日,召开南宁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并设立市人大常委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从此,市人民代表大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回顾南宁地方人大工作篇章,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串联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实践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伟大制度实践、履职硕果累累。70年来,南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召开人民代表大会58次、人大常委会会议280次;制定并颁布施行地方性法规90多件,现行有效57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40余项,开展执法检查270多次;依法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230多项;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00多人次;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3500多件,为保障和促进南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根植人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良庆区蟠龙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专业律师、居民代表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这些“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经蟠龙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交市人大常委会。

“我提出的两条建议都被采纳了,以前以为立法离我们很远,没想到我们的建议真的被收集起来,写到了法规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蟠龙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律师熊美芳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2021年,南宁市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12257名,换届选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从选举准备、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确定、投票选举,到召开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直接参与,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宁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实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民生实事干什么、怎么干?到底谁说了算?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探索开展重大民生事项代表票决制,实现了民生实事由“部门提”到“大家提”,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干”到“代表票决、政府办”的转变,更好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常委会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更加紧密。

为了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建设了69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去年,在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将100个示范站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完善民主民意的表达渠道,推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夯实基层民主法治根基。

2023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全国13个之一、广西首个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良庆区人大常委会获批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多来自南宁基层的声音直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随着站点(实践基地)的内容不断丰富,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出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群众活动,全市848名“三官一员”进驻212个站点,两年多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000多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000多起。

从扎实推进“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带动全市1.2万名代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到率先建设“智慧南宁人大”,指尖履职更便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触可感。

展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石门公园原生林地资源、原生植被丰富多样,是南宁市集游憩、休闲、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为进一步加强对石门公园的保护,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出台《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石门公园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已于2024年6月27日起正式施行。

“随着《决定》的出台,石门公园公益性质将长期保持,公园的自然生态将得到长期保持和发展,公园内的宝贵自然生态资源和市民游客的利益将得到长期有力保护,南宁市也将更加生态宜居。”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领导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进入新时代,立法工作节奏要快要高,全域旅游发展、邕江滨水区域管理、城市绿化、扬美古镇保护、炮龙文化保护、西津湿地保护……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依法立法,为首府生态环境保护构筑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人大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律实施监督机关。

聚焦工业强市、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大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推动东部新城规划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实现破题破局;强化司法监督,探索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等开展专题询问,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连续30年听取农业生产安排情况报告并作出决议;连续7年对脱贫攻坚开展重点监督,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扣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精准发力、有效履职,2022年对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并跟踪监督,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肯定……高质量人大监督工作的脚步更加坚实。

开启新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南宁市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以“舍我其谁强担当、行必首善创一流”的精气神,锐意进取、踔厉笃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记者 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