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深耕非遗保护 弘扬优秀文化

近日,被誉为“中国会鼓之乡”的马山县举办了一场壮族会鼓争霸赛。比赛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和成人组,全县28支会鼓队伍齐聚一堂,竞相展示非遗风采。

比赛现场,朝气蓬勃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在节目表演《壮族古韵·盛世华章》中,马山县白山镇大同小学的孩子们敲鼓力度与节奏感不逊于大人,每一次击打都充满力量与激情。马山县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的《鼓韵载梦》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小小的身影敲出了大大的气魄,仿佛每一个鼓点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马山县百龙滩镇初级中学学生们带来的《壮乡会鼓庆丰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激烈的比赛、精彩的演绎,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上林县文化馆馆长、本次会鼓比赛的评委张宝称赞道:“从会鼓表演中,我们看到了马山人民的精神与力量,也看到了马山积极推动会鼓进校园的成效。”

在众多的鼓手中,一个身着蓝色民族服饰的小男孩敲起鼓来大起大落,尤为显眼。他就是马山县白山镇电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罗骏。“壮族会鼓是马山县标志性的优秀民族特色文化代表,我要好好学、好好传承下去。”罗骏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壮族会鼓的热爱。罗骏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打鼓,如今学校会鼓社团每周一节的会鼓课总是让他充满期待。

“我们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建了会鼓、扁担舞、民歌等不同门类的学生社团,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电白小学带队教师韦茂新说。

壮族会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马山县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常出现在壮族民间节日、庆典、大型文体活动和竞赛项目中。

近年来,马山壮族会鼓逐渐从小山村走向大舞台。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表演中,不仅有中老年鼓手的稳健身影,更有年轻稚气面孔的活力注入。这得益于马山县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的有力举措。

2007年起,马山县开启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心挑选基础扎实、辐射力强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截至目前,马山县已有22所学校成为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学校,2000多名中小学生成为鼓手、三声部民歌手和打扁担舞学生,为马山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马山县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传授相关技艺知识,培养了300多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为马山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储备了人才。

为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山民俗文化内涵,马山县组织文化专家编写了《马山民歌(第一集)》等理论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为后续的教育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还壮大了民间艺术的年轻受众群体。2013年以来,马山县组织专家团队对非遗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创作了多个以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为主题的精品节目。这些节目通过专业创作和表演,将马山非遗传承推向了新的高度,让更多人领略到马山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宾艺苑 实习生胡梁文静 通讯员韦璐)

阅读量:891 作者:宾艺苑,胡梁文静,韦璐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唐秋艳
马山县深耕非遗保护 弘扬优秀文化
2024-10-09 15:19
作者:宾艺苑,胡梁文静,韦璐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唐秋艳

近日,被誉为“中国会鼓之乡”的马山县举办了一场壮族会鼓争霸赛。比赛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和成人组,全县28支会鼓队伍齐聚一堂,竞相展示非遗风采。

比赛现场,朝气蓬勃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在节目表演《壮族古韵·盛世华章》中,马山县白山镇大同小学的孩子们敲鼓力度与节奏感不逊于大人,每一次击打都充满力量与激情。马山县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的《鼓韵载梦》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小小的身影敲出了大大的气魄,仿佛每一个鼓点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马山县百龙滩镇初级中学学生们带来的《壮乡会鼓庆丰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奏,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激烈的比赛、精彩的演绎,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上林县文化馆馆长、本次会鼓比赛的评委张宝称赞道:“从会鼓表演中,我们看到了马山人民的精神与力量,也看到了马山积极推动会鼓进校园的成效。”

在众多的鼓手中,一个身着蓝色民族服饰的小男孩敲起鼓来大起大落,尤为显眼。他就是马山县白山镇电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罗骏。“壮族会鼓是马山县标志性的优秀民族特色文化代表,我要好好学、好好传承下去。”罗骏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壮族会鼓的热爱。罗骏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打鼓,如今学校会鼓社团每周一节的会鼓课总是让他充满期待。

“我们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建了会鼓、扁担舞、民歌等不同门类的学生社团,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电白小学带队教师韦茂新说。

壮族会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马山县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常出现在壮族民间节日、庆典、大型文体活动和竞赛项目中。

近年来,马山壮族会鼓逐渐从小山村走向大舞台。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表演中,不仅有中老年鼓手的稳健身影,更有年轻稚气面孔的活力注入。这得益于马山县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的有力举措。

2007年起,马山县开启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心挑选基础扎实、辐射力强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截至目前,马山县已有22所学校成为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学校,2000多名中小学生成为鼓手、三声部民歌手和打扁担舞学生,为马山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马山县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传授相关技艺知识,培养了300多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为马山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储备了人才。

为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山民俗文化内涵,马山县组织文化专家编写了《马山民歌(第一集)》等理论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为后续的教育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还壮大了民间艺术的年轻受众群体。2013年以来,马山县组织专家团队对非遗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创作了多个以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为主题的精品节目。这些节目通过专业创作和表演,将马山非遗传承推向了新的高度,让更多人领略到马山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宾艺苑 实习生胡梁文静 通讯员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