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中兴小学承办兴宁区“三个课堂”应用培训活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连线三塘镇四塘小学,进行了“同步课堂1+1”课例展示。
新建的南宁市天德路学校教学空间充足、设施设备先进,为兴宁东片区注入新的教育活力。
南宁市华强路小学学生表演红色剧目《南宁女儿邓颖超》。
南宁市官桥小学开展“品质教研”示范性教研组建设中期汇报暨巡回指导活动,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水平。
兴宁区举办“品学兴宁”论坛暨“品质教研”研修展示活动,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
南宁市兴宁区平云路北段小学教学楼前鲜花盛开。
在教育强国新征程奋斗历程中,兴宁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秉持“品学兴宁·品质发展”理念,赋能学校发展、赋能学生成长、赋能教师进阶,积极探索品质教育“兴宁样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强化资源建设 赋能学校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让每一所学校都绽放自己的风采是兴宁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兴宁区紧跟现代化教育步伐,持续实施“品学兴宁·品质发展”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办学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城区教育公平实现新跨越。
扩容增位,拓宽学校“智造域”。兴宁区将学校建设列入城区重点工程项目,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亿余元,新建成义务教育学校13所、改扩建学校8所,满足了兴宁区城乡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南宁市兴宁未来学校(小学校区)、南宁市天德路学校等新建学校,教育空间充足、设施设备先进,为兴宁东片区注入了新的教育活力。同时,城区为老校升级教学设施设备,添置电教设备以及实验仪器、图书、体艺器材等教育设备,并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另外,为缓解老校运动场地不足、教室紧缺等问题,兴宁区通过“上天入地”“推墙合室”“左右求源”等做法,优化校园空间设计,打造“复合教育空间”,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综合体”。
多方联动,共筑教育“同心圆”。兴宁区教育局与城区文旅局深度联动,依托兴宁文旅资源,确定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组织研学活动。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兴宁区交通运输局、兴宁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通力合作,为兴宁教育撑起安全伞。兴宁区教育局与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合作,通过“医教联动”合作模式,有效提高辖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水平。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与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签订共建协议,文化宫将室内外约3350平方米运动场地提供给学校高年级学生开展日常体育教学与活动。南宁市华强路小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开展“医校共建”,医院指导学校建设了校园中医文化馆、中医文化长廊、中药制药坊、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
内联外引,扩大教育“朋友圈”。发挥优质学校品牌效应和办学优势,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集团发展为抓手,构建“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联动、品牌共建、质量同升”的一体化办学模式。突破校际壁垒,促进学校纵向衔接、优势互补,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地有声”。例如,南宁市兴桂路小学集团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合作,让优质教科研资源辐射广西全区;兴宁区在兴宁未来学校引进清华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南宁市中兴小学借力“三个课堂”与安徽合肥市开展跨省教研活动,让优质的课堂不再受时空限制;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与南宁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南宁市教师培训示范基地校,接受广西全区100批次、8716余人次观摩学习和跟岗培训。
深化课程改革 赋能学生成长
增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兴宁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创新思政课程,铸牢民族团结。兴宁区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创新试验区建设,与南宁师范大学签署《新时代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创新实验区建设暨思政课教师育人核心素养提升项目》协议,城区21所学校成为项目实验校,充分发挥实验校作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打造“大思政课”。深入实施青少年“培根工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邕”文化场景,实施“石榴籽”培育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行走的思政课”课程体验,在城区各校3—5公里范围内开发20个思政实践寻访点,把邓颖超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等兴宁区内的思政实践寻访点串珠成链,形成5条实境体验路线,激励学生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形成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市人民公园、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3条非遗民族技艺体验路线,传承民族技艺文化,夯实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
架构“三级”课程,培育核心素养。兴宁区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积极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实施路径,借鉴发达地区优秀课程体系,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南宁市中兴小学研发了15套共138册《微笑寒(暑)假》校本作业,探究德育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作业新形式;南宁市兴桂路小学集团校《三次转化、六纵四横:构建芬芳四季校本课程矩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获得南宁市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二等奖;南宁市安宁路小学“一养二制三种”课程(养蚯蚓、制作酵素、制作有机肥、种花、种芽菜、种水稻),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乐;南宁市兴望小学开设编程、机器人操控、3D打印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
建设数字课程,链接“智慧”课堂。兴宁区建设“专递课堂”,实现同步精准教学,城乡共享教育“智慧”。南宁市中兴小学、南宁市兴桂路小学集团校、南宁市兴园路初级中学等15所市区学校为主讲端,33所农村学校作为听讲端,“两端”结对,按既定课程表有序开展“1+N”专递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美术、音乐、科学等“紧缺”学科的同步授课、同屏互动,构建互联网视域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大课堂。另外,城区还充分利用“专递课堂”设备环境举办“名师课堂”活动,邀请城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等以专题讲座、课例展示、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等形式开展高质量的研训活动。2022年以来,兴宁区获评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9节课例获评自治区基础教育专递课堂融合创新优秀课例,4项科研成果获评自治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优化从教环境 赋能教师进阶
强教必先强师。兴宁区以培养教书育人“大先生”为目标,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师专业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比武“四教”融通的全景式改革路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采取制定激励机制、提供后勤保障、开展人文关怀等多种举措,提升教师幸福感。
动态调控,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兴宁区出台《南宁市兴宁区高层次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若干措施》及配套人才认定方案,吸引高层次人才助力兴宁教育事业;通过公开招聘、自主公开招聘、免笔试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等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到兴宁区从教。同时,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缓解乡村教师专业结构性短缺问题。近3年来,教师交流轮岗400余人次,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85%以上。
深化改革,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水平。2010年,兴宁区获批成为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区及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兴宁区各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取得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曾获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好评。完善城区、学区、学校、教研组多级教研体系和“以校为本,学区联动,城区引领”教研模式。根据《南宁市兴宁区中小学“品质教研”示范性教研组建设方案》,遴选28个城区级“品质教研”示范性教研组,设立16所教改实验学校和13所南宁市“品质课堂”示范创建学校。开展多场次中小学“品质教研”示范性教研组巡回指导活动,举办“品学兴宁”论坛暨“品质教研”研修展示活动,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5年来,兴宁区各中小学校获自治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奖共480项;南宁市兴桂路小学集团校获评自治区校本研修示范校;南宁市澳华小学、南宁市华强路小学获批为市级“品质教研”示范性教研组建设单位。
多措并举,分层推进教师培养工程。兴宁区遵循“梯级培育、分类培训、主动成长”思路,实施“集中深度培训、名校交流访学、返岗课堂实践、总结反思提升”等多维研修方式,采取“双工程一计划”实施路径,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长资源和支撑体系。开展系列定向培训工程,助力城区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升级,涌现出一大批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五个一”活动(即一场师德教育报告会、一次教学技能大赛、一场学区教学交流、一次名师送教、一次挂职跟班学习),夯实教师专业素养。近3年来,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讲座35次,培训教师3万余人次,选派1307名骨干教师赴区内外培训研修学习。制定乡村教师关爱计划,通过捐资助教、经费支持、志愿帮扶等形式,帮助乡村教师开阔视野、提升教学软实力。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2024年,是兴宁区从“学有所教”向“优有所教”迈进的关键一年,兴宁区将继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踔厉奋发中继续擘画品质教育新蓝图。(记者 覃雨轩 通讯员 王月 朱习冰 李瑞俭/文 兴宁区教育局提供/图)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