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徐肖玲)“看,这些鱼儿非常活跃,这是我们这些年来实施生态养鱼的成果。”近日,在位于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的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里,一个个圆形的大鱼池格外显眼,工人熟练地清理鱼池、换水,撒一把饲料下去,原本平静的鱼池瞬间沸腾,鱼儿竞相争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工人给鱼儿投喂饲料。徐肖玲 摄
“我们这里一共有70个鱼池,投资260万元,采用高密度的‘陆基圆池’养殖技术,鱼池内配备供氧管,鱼儿在养殖过程中享受着‘定制’的水质和温度,8个月后就能长成重量为0.5公斤左右的成鱼,成鱼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深受市场青睐。”广西南宁仟山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招明介绍,相比传统养殖,高密度养殖的模式占地面积小,水资源利用率高,且能有效控制水质,减少疾病发生。基地每年养殖约20万尾鱼苗,通过科学投喂和精心管理,总产量约10万公斤,产值约300万元。
生态养殖也惠及当地的村民。今年58岁的农户李党民在基地负责鱼儿的日常照料。他感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土地出租还有额外收益,这样的日子真舒心。”此外,每当收获的时候,基地还会聘请周边村民参与捕捞工作,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目前,该基地吸纳周边农户务工就业20余人,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水产养殖基地1个。
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第一书记李卓豪介绍,基地内有一套精密的集污与净化系统正默默运转,收集着鱼类日常产生的排泄物及水体中的微小杂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尾水处理的智慧池塘中,通心菜与西洋菜等蔬菜与鱼儿共享着这片水域,形成了独特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鱼粪等富含养分的物质,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滋养蔬菜的甘露,而经过净化的水体则循环回流至鱼池,实现了“养鱼零排放”,同时也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