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是一种食源性人体寄生虫,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一般食用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生或未熟透的淡水鱼虾后导致感染。
肝吸虫成虫大小形状如葵花籽,而虫卵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成虫通常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肝道内,其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后经粪便排出。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经过毛蚴、雷蚴、尾蚴等发育阶段,尾蚴再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吞食,在淡水鱼虾的肌肉内发育成对人体有感染性的囊蚴。当人食入囊蚴后,囊蚴里的幼虫在消化液的刺激下脱囊而出,钻入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内,通常在感染后1个月左右可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中生存可达20至30年。
肝吸虫主要对肝脏造成损伤,通常引起胆结石、胆囊炎等。此外,肝吸虫的排泄物中有致癌物质,可大大增加胆管癌的风险。肝吸虫的致病一般是逐渐累积的过程,轻度感染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几年后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如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常见症状;严重感染者会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晚期可进展为肝硬化、腹水等肝功能衰竭症状,甚至导致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肝吸虫后,临床表现较重,死亡率较高。除了消化道症状,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等症状,甚至出现侏儒症。
值得注意的是,吃海鱼也有感染肝吸虫的风险。异尖线虫是一种专门寄生于海洋动物身上的寄生虫,人被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因此,无论来自淡水或是海水水域的水产品有多么新鲜,要想安全享用,最好都加热做熟。此外,抓鱼后要洗手,切生、熟菜用的刀、砧板及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进餐时,同桌有食生鱼的要做到分餐,避免用夹食过肝吸虫囊蚴的筷子再夹别的食物,规避交叉感染风险。
【下期预告】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一旦发病有可能引起发烧、手足臀起疹、嘴里长疱疹等,有的患儿还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下一期将介绍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