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编制背景、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等有关情况。
据介绍,2024年11月9日,《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地级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总目标,对全市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局安排。根据国务院批复,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面向东盟开放门户。
南宁市副市长潘国雄说,《规划》要求高标准建设平陆运河,强化和北部湾港功能联动,完善多向联通的对外对内通道,强化面向东盟的交通物流功能,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强调,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到2035年,南宁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7.0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02.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020.5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05.57平方千米以内。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阳柳凤表示,今后将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底线红线,并落实相关管控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保障首府高质量发展空间。
《规划》要求,构建以北部生态区为屏障、四片农业发展区、邕江保护与发展带、南宁都市区为核心的“一屏四片一带一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市域国土空间体系。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黄钊说:“中心城区重点加快集聚,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三大新城副城重点强化产业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外围节点城镇重点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人口承载能力。”
《规划》明确,以南宁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共建“南北钦防”、南宁-贵港、南宁-崇左三条城镇发展轴,进一步强化向海、东融和向边三大方向协同发展。
《规划》提出,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五象新区为“一体”,打造科创中心和总部基地;以东部新城为“东翼”,建设先进制造业和临港产业基地;以“两港一区”为“西翼”,建设跨境产业和枢纽经济集聚区。
至2035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稳定在200平方千米左右,占比不低于20%,为维护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和稳定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规划》强调,以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为目标,严格开发强度管控,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通过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供给,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
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重点保障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用地供给,规划3处市级、8处片区级和164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全龄友好的15分钟生活圈。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结构,以大中运量轨道交通为骨架,建设绿色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左右。
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李鹏说:“今后将优化公园绿地系统。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同时,充分利用零星地、插花地、夹心地等,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步行5分钟见绿。”
(记者:王虎 王宇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