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讲理|网暴猛于虎,伤人必担责

《说法讲理》节目

南宁市司法局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

联合制作播出

播出平台及时间

990新闻台:周二 19:00(首播)

1074交通台:周六19:00(重播)

本期关注

网络暴力治理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本期节目主持:北方,嘉宾:广西益佳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小君)

对于“网暴”一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人生被改写,需要多久?也许只要短短9秒。出门取快递的谷女士,因一段9秒的偷拍视频和几张子虚乌有的聊天截图,就被扣上“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帽子。随之而来的汹涌恶意,几乎侵没了她的正常生活:抑郁、被公司辞退、找工作被拒、连出门都变得困难……而一切的起因,是造谣者想“开个玩笑”,可这一念之间的恶,却差点毁了她一生。

类似被流言“改写”人生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似乎并不少见,甚至我们都无法预料,自己会不会因为哪句话、哪个举动,就成为被网暴的下一个。可不禁要问的是,为何总是被侮者提心吊胆,网暴者愈发猖狂?难道网络暴力是法外之举吗?

当然不是!!!

无论是民法层面还是刑法层面,法律都在规制着侮辱、诽谤等行为。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我国首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性立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它首次明确界定了“网络暴力”的定义,也系统构建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主要制度。

“有偿代骂”,缺德更违法

“有偿代骂”指通过录制辱骂视频、实施电话短信“轰炸”等方式攻击辱骂他人,白天黑夜定制时段,普通话方言任选,出价越高骂得越狠。

法条链接:《规定》第三十二条:本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律师说法:代购代理都可以,可不能乱当“嘴替”代骂!请广大网友杜绝网络暴力,恶意中伤、诽谤、侮辱他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无形的利刃,看不见的伤害

15岁的小刘发布寻亲信息后,辗转找到了亲生父母。因其令人同情的人生遭遇和离奇的寻亲过程,他的寻亲进展一直受到网友关注。认亲后,小刘发现父母各自另成了家,他成为难以接纳的难题,又被生母拉黑微信。小刘在网上晒出与生母的电话录音后,生母指责他强行向生父母索要房产。

舆论瞬间压向小刘,有人说他自导自演炒作,有人辱骂他。2022年1月24日,小刘在海南三亚发布一封遗书之后自尽身亡。遗书中,小刘详细回忆了15年以来的各种不堪遭遇,大篇幅回应了寻亲前后过程,以及遭遇网暴后的压力。

也因此,由小刘的近亲属提起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备受关注。代理律师周兆成提到“小刘去世后,我们就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小刘的2000多条网暴言论,可以说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法条链接:《规定》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 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便利用户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
  • 完善私信规则。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便利用户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鼓励提供智能屏蔽私信或者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等功能。
  • 告知用户采取防护措施。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
  • 及时保存证据。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应当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
  • 及时受理处理投诉、举报。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显著位置设置专门的网络暴力信息快捷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应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发现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用户合法权益的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要求及时采取措施,提供相应保护救助服务,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遭到网暴,如何取证维权?

律师说法:可能大家下意识就会想到截图保存,这个方式不太推荐,有不齐全和篡改的可能。可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固定证据,最有效力的方式是电子取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另外,在实务中,因许多环节会通过微信及邮件来确认,可以通过查阅《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指引》来进行证据保留。

《规定》要求网络平台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并且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针对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依法调取证据的,网络平台也应当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以案释法

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2024年8月1日正式施行。网络暴力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若任由网络暴力无限循环下去,网暴终归有一天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影响将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在网络环境中都能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谨言慎行,别做网络暴力的推手,切莫触碰法律红线。

更多精彩内容

大家可点击上方音频获取!


来源丨《说法讲理》栏目组
原标题丨网络暴力治理
一审丨黄馨怡
二审丨李夏
三审丨杨泓

 

阅读量:14040 编辑:黄馨怡
说法讲理|网暴猛于虎,伤人必担责
2024-12-18 16:17
编辑:黄馨怡

《说法讲理》节目

南宁市司法局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

联合制作播出

播出平台及时间

990新闻台:周二 19:00(首播)

1074交通台:周六19:00(重播)

本期关注

网络暴力治理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本期节目主持:北方,嘉宾:广西益佳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小君)

对于“网暴”一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人生被改写,需要多久?也许只要短短9秒。出门取快递的谷女士,因一段9秒的偷拍视频和几张子虚乌有的聊天截图,就被扣上“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帽子。随之而来的汹涌恶意,几乎侵没了她的正常生活:抑郁、被公司辞退、找工作被拒、连出门都变得困难……而一切的起因,是造谣者想“开个玩笑”,可这一念之间的恶,却差点毁了她一生。

类似被流言“改写”人生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似乎并不少见,甚至我们都无法预料,自己会不会因为哪句话、哪个举动,就成为被网暴的下一个。可不禁要问的是,为何总是被侮者提心吊胆,网暴者愈发猖狂?难道网络暴力是法外之举吗?

当然不是!!!

无论是民法层面还是刑法层面,法律都在规制着侮辱、诽谤等行为。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我国首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性立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它首次明确界定了“网络暴力”的定义,也系统构建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主要制度。

“有偿代骂”,缺德更违法

“有偿代骂”指通过录制辱骂视频、实施电话短信“轰炸”等方式攻击辱骂他人,白天黑夜定制时段,普通话方言任选,出价越高骂得越狠。

法条链接:《规定》第三十二条:本规定所称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律师说法:代购代理都可以,可不能乱当“嘴替”代骂!请广大网友杜绝网络暴力,恶意中伤、诽谤、侮辱他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无形的利刃,看不见的伤害

15岁的小刘发布寻亲信息后,辗转找到了亲生父母。因其令人同情的人生遭遇和离奇的寻亲过程,他的寻亲进展一直受到网友关注。认亲后,小刘发现父母各自另成了家,他成为难以接纳的难题,又被生母拉黑微信。小刘在网上晒出与生母的电话录音后,生母指责他强行向生父母索要房产。

舆论瞬间压向小刘,有人说他自导自演炒作,有人辱骂他。2022年1月24日,小刘在海南三亚发布一封遗书之后自尽身亡。遗书中,小刘详细回忆了15年以来的各种不堪遭遇,大篇幅回应了寻亲前后过程,以及遭遇网暴后的压力。

也因此,由小刘的近亲属提起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备受关注。代理律师周兆成提到“小刘去世后,我们就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小刘的2000多条网暴言论,可以说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法条链接:《规定》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 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便利用户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
  • 完善私信规则。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便利用户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鼓励提供智能屏蔽私信或者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等功能。
  • 告知用户采取防护措施。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
  • 及时保存证据。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应当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
  • 及时受理处理投诉、举报。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显著位置设置专门的网络暴力信息快捷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应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发现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用户合法权益的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要求及时采取措施,提供相应保护救助服务,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遭到网暴,如何取证维权?

律师说法:可能大家下意识就会想到截图保存,这个方式不太推荐,有不齐全和篡改的可能。可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固定证据,最有效力的方式是电子取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另外,在实务中,因许多环节会通过微信及邮件来确认,可以通过查阅《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指引》来进行证据保留。

《规定》要求网络平台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并且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针对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依法调取证据的,网络平台也应当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以案释法

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于2024年8月1日正式施行。网络暴力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若任由网络暴力无限循环下去,网暴终归有一天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影响将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在网络环境中都能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谨言慎行,别做网络暴力的推手,切莫触碰法律红线。

更多精彩内容

大家可点击上方音频获取!


来源丨《说法讲理》栏目组
原标题丨网络暴力治理
一审丨黄馨怡
二审丨李夏
三审丨杨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