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盛 覃雨轩通讯员 李梦琦)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持续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动“中国绿城”提质升级。
连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各种形式深学细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着力巩固、提升、厚植生态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推进美丽南宁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美丽南宁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宁市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力守护美丽蓝天、河清水净、净土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衍全表示,将建立健全美丽南宁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力度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生态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推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同时,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提升行政许可审批质效,抓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进EOD项目建设、平陆运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助力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聚焦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中国绿城’。”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钊表示,将根据《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升可利江、心圩江等18条内河两岸滨水绿地品质,构建山水共融的开敞空间体系,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供给;优化公园绿地系统,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重点保障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用地供给,要让市民出门见绿、出行不堵、幼有所托、老有所依。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只有铺设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近年来,南宁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高生态产业化水平,让绿水青山成为转型发展的基础,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马山县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马山县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度自治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马山县委书记穆贤清表示,马山县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争创全国玉米制种大县,以“体育+”引领农文体旅融合,促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全力打造首府绿色经济新兴县。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文章’指明了方向。”兴宁区委副书记、区长林涛表示,兴宁区将拓展“两山”转化路径,聚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挥森林、花卉苗木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十里花卉长廊”等文旅名片,丰富旅游产品生态内涵,加力发展研学、旅居、康养新业态,为“中国绿城”提质升级贡献兴宁力量。
提升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宜居,这些可观可感可及的“绿色福利”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
市市政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胡少华表示,该局将加快推动“中国绿城”提质升级,持续打造“市政园林服务为民”党建品牌;全力打好市政、园林、环卫、市容、执法、党建六场“攻坚战”,落实落细问题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风险防控清单“三张清单”任务,打好东盟牌、民族牌、特色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贡献市政园林力量。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梁旺表示,今后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南宁国家植物园为契机,厚植生态底色,加大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特色植物引种力度,丰富景区植物种类。全力推进青秀山风景区南片区建设,持续打造新的植物专类园,充分利用景区生态资源优势,提升科普宣教质效,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四季花海,擦亮赏花经济品牌,丰富景区夜游体验,开创景区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增强市民游客生态环境获得感。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