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六职校商贸专业群“三链融合”助力东兰职教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并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南宁市六职校明确了助力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东兰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南宁市六职校充分利用其作为自治区示范专业的优势,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模式,精准帮扶东兰职校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水平,为革命老区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南宁市六职校教师指导2024年“1+X”直播电商技能考证。

精准把脉破解县域职教发展瓶颈

东兰县作为国家重点帮扶的乡村振兴县,面临着电商销售渠道不畅的困境。了解到东兰职校尚未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南宁市六职校自2022年起对东兰职校开展了“组团式”教育帮扶,着重于电商专业的创建及电商人才的培养。2024年,东兰职校正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首次招生87人。

2023年3月,南宁市六职校与东兰职校正式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明确了“标准植入、资源共享、产教共育”的帮扶路径。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移植、师生竞赛指导”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并投入资源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学生在直播间直播。

2024年11月,南宁市六职校向东兰职校捐赠了价值34.88万元的智慧校园软件设备,其中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OA协同办公系统等。同时,学校还协助建立了标准化的电商实训室,并配备了直播设备,以提升实践教学条件。此外,南宁市六职校向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入了其成熟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并派老师到该校开展专题讲座。自2024年2月起,学校骨干教师江宏潮被派驻东兰职校,帮助提升当地教师的专业能力。

为助力东兰县特色农产品销售,南宁市六职校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量身定制《东兰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手册》,同时依托PGSD能力模型系统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这种将能力模型与实操手册相结合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电商教学与产业实践脱节的难题,真正实现了“教有所依、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目标。

创新实践 构建产教融合新范例

针对东兰职校实训教学的薄弱环节,帮扶团队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1+X”证书攻坚计划。通过“云端教研+驻点指导”双线并进的方式,累计开展了“直播话术设计”“农产品短视频制作”等14场专题培训,覆盖了186人次的师生。2024年6月,东兰职校首批42名学生参加了“1+X”直播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100%,超出广西县域中职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024年,南宁市六职校与东兰红嫂食品有限公司展开产教深度融合的“电商助农”创新实践。通过两个月的校企协作,由师生主导完成了东兰墨米粽品牌形象IP化重塑、礼盒包装迭代优化及全链路营销策略开发,并借助抖音平台连续推出12场主题直播活动。据统计,系列直播覆盖观众59万人次,促成1700笔订单交易,创造了11.9万元的农产品销售业绩。东兰红嫂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学生原创的“粽有千般好”整合营销计划,不仅推动了企业日产能提升五成,更通过电商渠道突破地域限制,让藏在深山的粽子首次实现了全国市场覆盖,为传统企业打开了发展新格局。

长效赋能 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

通过构建帮扶机制,南宁市六职校已累计为东兰职校培训教师23人次,并联合开发了《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实务》《新媒体营销》等三门特色课程。此外,通过编制《东兰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手册》,积极探索品牌化发展路径,有效推动了东兰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助力革命老区农户实现增收。

2024年12月26日,东兰职校学生首次参加博导前程电子商务运营比赛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

南宁市六职校以商贸专业群为纽带,构建了“校校企农”四方联动机制,有效推动了东兰职校电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此次帮扶行动中,南宁市六职校以商贸专业群为支点,成功撬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帮扶+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组团式”协作机制,助力更多“东兰好物”走出大山,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5 记者:杜佳徽 通讯员:张好 江宏潮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