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展示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汇报课《梦回“糖”潮》。 (南宁市教科所供图)
在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成果展上,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学生展示茶艺。 (南宁市教科所供图)
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一个个实用的劳动实践项目,讲述着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故事;一项项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的生动案例和先进做法分享,凸显南宁市教育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两堂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汇报课例,让劳动教育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香”,更有“时代感”……4月18日,“躬耕创未来 融合育新篇”南宁市2025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举行。南宁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的教研部门和学校骨干老师代表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当天,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向阳广场热闹非凡,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成果展成为焦点,南宁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特色校的展台前人潮涌动,创意手工艺品、非遗竹编技艺、民族扎染工艺、传统美食手作、木工榫卯结构作品、农耕实践报告、环保再生创意制品、航天科普实践模型、科技小发明、学校校本课程等精美的手工作品、实用的劳动实践项目展现了学生在课堂、在田间、在实验室、在社区的探索,展示出南宁市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成效。“劳动不仅是技能,更是创造美的过程。琳琅满目的成果表明南宁市各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走进真实的场景进行动手实践。”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教师方梅丽说。
在分享中交流学习,在探讨中共同进步。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分享是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宾阳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从政策引领到资源统筹,以“必修+选修”“课内+课外”为思路,努力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从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
“Why,为什么要做劳动教育”“What,我们做了些什么”“How,我们做得怎么样”“When,还要继续做到什么时候”……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从多方面分享了“生态田园 向阳花开”的办学理念和开设“田园花开”劳动课程积累的经验。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坚持“唤醒生命 守望成长”办学理念,立足素养标准化、劳动课程化、资源系统化的思路,渐进式、系统性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探索出“三导三全三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新模式。
南宁市第三中学从教育哲学的再思考、课程范式的革新、基于实践的创新等7个维度探索和推进,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学生提供成长沃土。
县(市、区)代表和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校代表分享了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想法,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调动各中小学探索的积极性,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模式。
此外,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还展示了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汇报课《跟着节气熬汤去》与《梦回“糖”潮》。两节课例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以跨学科、项目式、家校社联动的创新设计,为全市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此次活动展示了南宁市中小学在劳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阶段性成效,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了解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南宁市白沙小学教师陆新巧说:“我深切感受到前沿的劳动教育理念与丰富多元的实践案例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学到了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经验,还对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有了新思路。”
接下来,南宁市教科所将继续引导各中小学把劳动教育与“五育”、学校文化融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劳动教育与先进科技融合,培育学生的创新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