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照片墙、体感AI绘画……丰富有趣的人工智能体验,让科技馆成为孩子们“智造”好去处。5月1日、2日,广西科技馆、南宁市科技馆推出多场人工智能互动科普活动,众多市民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科技与劳动的深度融合与魅力。
在广西科技馆,随处可见攒动的人群,沉浸式体验“空气炮”、了解“百变巴克球”、“声波碎杯”……市民们与机器人数字人隔空对话,体验空中触屏的科幻操作,穿越时空感受AI的科技魅力,现场热闹非凡。
在南宁市科技馆人工智能创新实践科普活动中,孩子们正亲手制作“声音感应行走机器人”,当机器人随掌声“行走”时,科技辅导员引导大家思考:机器人能重复执行动作,但如何让它“听懂”指令,需要人类设计算法——这正是未来劳动中“人机分工”的关键。家长陈先生表示,这样的实践让孩子意识到,未来劳动的核心是“驾驭技术解决问题”,而非单纯比拼体力。
传感器大家族研学活动同样备受关注,孩子们利用追光电路模块制作机器“向日葵”,模拟植物趋光特性,了解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解码生活场景中“智能劳动”原理。人工智能主题讲解活动覆盖机器人技术、智能生活等板块,科技辅导员通过玩魔方机器人、柔性制造等展品,解读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传递 “人工智能赋能劳动”理念。4D科技影院内,《史前小兽漂流记》等科普影片循环放映,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科学奇境。
“小工程师”专注调试“声音感应行走机器人”。王靖山 摄
人工智能主题讲解活动现场。王靖山 摄
据悉,“五一”假期期间,南宁市科技馆围绕人工智能的感知能力、交互特性和创造潜能,特别推出了12项共42场科普活动,旨在帮助观众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激发创新热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