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约72%,人口占全国约27%,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国约21%。近年来,在西部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一支支青春的力量不断涌现。搭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专列”,青年群体扎根西部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奋斗书写精彩人生。
在马山县红旗湖小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支教志愿者田俊泽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操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场地上最动听的旋律。“我的小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田老师就像我小学火车即将到站时最后的风景,也像我那小学时光里的一抹小太阳,是我心中最光辉的老师。”谈起田俊泽,马山县红旗湖小学学生韦华倩毫不吝啬赞美之情。
马山县红旗湖小学。
“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美育的课程或者一些素养的课程,让他们的身体作为我们感知环境的第一中介去发掘我们乡村的美好。”田俊泽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发散思维和户外运动的时候,总是最放松、最乐于展现自我的。因此,田俊泽注意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开展教学和课外活动,还开设了戏剧、摄影和足球社团。
距离红旗湖小学12公里的马山电白小学周围大山环抱。大山里,学生们从晨读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朗朗读书声在校园内回荡。支教志愿者曹思雨使用“小蜜蜂”设备,开始给学生们上英语课。这里的孩子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曹思雨借助视频学习,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支教志愿者曹思雨表示,努力地把学生爱看的东西跟课堂结合在一起,当学生有了一点点基础,发现这个课堂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难之后,慢慢地就会有点爱上英语。
马山电白小学。
同样因地制宜为山里的孩子调整教学方式的,还有隆安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徐倩,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她现服务于隆安县第一小学。比起传统的授课,她更致力于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以“线下宣讲+线上联动直播”的形式,开展“云游华科大”活动,带领山区孩子“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给山区孩子们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从热衷“东南飞”,到选择“西南栖”,青年学子的去向变动,源于政策引导,彰显家国情怀。为鼓励更多学子投身西部建设,近年来,南宁市构建起“严管厚爱、服务赋能”的保障体系,为志愿者搭建干事创业的坚实舞台。通过成立西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南宁市统筹人社、财政等部门资源,实现志愿者生活补贴动态增长、社保全覆盖,并创新性将绩效考核与年终奖励挂钩,激发服务动能。2016年以来,南宁市有百余名志愿者考录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有近20人选择深耕本地基层岗位。
马山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负责人马玉花说:“马山县西部计划项目办作为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娘家人,坚持在政治上关怀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积极培育我们身边的典型,以‘三课’提振‘三气’助力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能够扎根马山,书写马山的青春故事。”
隆安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负责人陆文江说:“志愿者来到隆安县服务我们支教工作我们这边县项目办,还有团县委这边也是给予了很大的力度和保障,我们先做好岗前培训给我们西部支教志愿者,先介绍我们隆安的一些基本情况,还有开展一些支教的注意事项。”
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即将结束服务期,但他们播撒的奉献精神正生根发芽。多年来,志愿者们投身基层教育、乡村建设,用青春书写山海情深。如今,越来越多服务期满的志愿者选择留下,而离开者的足迹亦化作乡村振兴路上的星光,指引后来者接续奋斗。
“我想通过我在这边一年的这种努力和经验,把它带回到我未来读研的这个专业中去,真正地为儿童的教育包括思政教育方向去做一些更深的努力。”对于未来的发展,支教志愿者徐倩有了清晰的规划。
支教志愿者曹思雨则通过镜头给孩子们留下祝福:“同学们,我希望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有一个曾经比较喜欢并且非常期待能够与你们继续联系的英语老师,希望你们会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顺,都有一个光明且灿烂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