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映童心——记隆安县那桐镇那元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甘玉闻

在那元村渡忑屯,甘玉闻教孩子们认识艾叶。(受访者供图)

为单亲家庭孩子联系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困境儿童申请助学补助、在儿童之家打造“成长银行”、号召大学生组建志愿服务队……她是孩子温暖的守护人,隆安县那桐镇那元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甘玉闻。

从留守儿童的守护者到青年力量的凝聚者,甘玉闻用7年时光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她走遍那元村所有自然屯,手绘精准的儿童需求地图,推动那元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用爱与责任照亮乡村的未来,成为乡亲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红烛”。

倾情奉献 打造儿童之家

5月的右江畔,暑气已开始蒸腾,隆安县那元村儿童之家却沁着清凉。志愿者捧着《十万个为什么》给低年级孩子讲解:“你们看,彩虹其实是光的折射……”

儿童之家由县妇联指导创办、甘玉闻负责管理。这里有一家独特的“成长银行”,孩子们完成作业、参与劳动、帮助他人都能收获用印章代表的“金币”,可用于兑换文具、书籍。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甘玉闻说。儿童之家遵循自愿报名原则,参与成员主要是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实行分班教学制。孩子们白天参加活动放松身心,晚上则在甘玉闻和志愿者的辅导下完成假期作业。

儿童之家的心愿墙上贴着不少“微心愿”,彩纸上写着“想有玩水游戏”“参加阅读比赛”“希望有篮球夏令营”等愿望。“把你们的心愿写下来,我尽力帮你们达成。”这是甘玉闻对孩子们郑重的承诺。设置健康成长课程、学习传统节日习俗、开展主题绘画活动……这些都是甘玉闻为孩子们实现心愿所作的努力,也让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的温馨港湾。

暮色渐浓时,村民宋芳来接孩子:“我打零工忙到再晚,只要看见儿童之家的灯光亮着,心里就踏实。”这盏灯,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归途,更温暖着整个村庄的心。

同心聚力 守护童心成长

10岁女孩小伊因思念常年在外务工的母亲而哭泣,甘玉闻连夜安排母女视频连线,并帮助孩子每月与家长视频通话。到镇上上学的小敏不适应校园生活一度想辍学,经过甘玉闻和老师的疏导,如今变得阳光开朗……7年来,甘玉闻足迹遍及全村17户留守和困境儿童家庭,成为留守儿童的暖心人。

“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凝聚起来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甘玉闻感慨地说。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她号召大学生返乡组建“那元之光”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名成员的专业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3600小时,惠及1.61万人次。

志愿者杜会曾是儿童之家的受益者,她说:“几年前我在外打工,家里两个孩子在这里找到了第二个家。现在该由我来守护这份温暖了。”

此外,甘玉闻还推动成立亲子教育讲师团、组织专家开展讲座,教会留守老人科学育儿方法。

志愿力量 点亮童梦星光

党旗红引领志愿红。在甘玉闻的推动下,那元村党支部将“社工+”项目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中划出5000元作为专项经费,搭建起“村委指导—社工统筹—学生自治”的管理架构。大学生们自主制定《志愿服务章程》,通过议事会选举队长,建立起项目策划、风险评估、效果反馈的全流程机制。

志愿者们还开发了“七彩假期”等系列课程,非遗传承、反诈宣传等特色课堂丰富多彩。非遗传承课堂上,志愿者教授孩子们制作民族传统工艺品,甘玉闻的女儿主动分发制作材料。这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服务的小志愿者,已然传承着母亲的公益基因。

儿童之家的文化墙上,一张张活动照片展示着这群年轻人在红土地上书写的乡村振兴新故事。“每颗童心都是待点燃的火种。”甘玉闻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些微光,等它们照亮整片星空。”

甘玉闻的故事仍在续写,在那元村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微光正汇聚成改变乡村命运的星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70 记者:宾艺苑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