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建设宜居城市要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擘画蓝图。会议部署的城市工作7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便是其中一项。近年来,南宁市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需于民、解忧于民、普惠于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让百姓住得舒心、方便、安心,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建设宜居城市,规划建设须“问需于民”。近年来,南宁市把人口、产业、城镇、交通的发展进行一体规划,紧盯老百姓反映较多的交通拥堵、生活小区不便利等问题,积极问需于民,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南宁的探索表明,真正的宜居规划,是俯身倾听市民对通勤时长、教育医疗可达性、社区生活便利度的真切回应。当城市规划的笔触从市民每日的“行路堵”“上学远”“买菜远”“就医烦”出发,城市的发展蓝图才能真正“活”起来。

建设宜居城市,痛点治理当“解忧于民”。“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南宁市近年来出台的措施剑指城市最需解决的“痛点”,这些领域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温度的“晴雨表”。危旧房换新颜,换的不只是房子,更是市民的安全感;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并非点缀,它更是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拼图”——从“一老一小”照护到社区食堂飘香,服务半径在缩短,民生幸福在延伸。

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成果要“普惠于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是建设宜居城市不容失守的基石。城市更新若沦为“面子工程”,公共服务若存在“隐形门槛”,则与“宜居”二字南辕北辙。真正的宜居,是让所有群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保障房托起安居梦,口袋公园装下了休憩心,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爬升了幸福感。南宁市的探索表明,唯有将城市发展的果实公平洒向每一条街头巷尾的千家万户,城市才能成为所有奋斗者的坚实依靠。

建设宜居城市,人民需求是起点,更是终点,把人民的需求当成指南针,城市更新就不会走偏。笔者相信,当每一次规划都倾听民声,每一次改造都温暖民心,每一次发展都普惠百姓,城市便不仅是水泥森林,而成为滋养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沃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96 作者:常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