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聚焦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建言

2024年9月,南宁市成功纳入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范围,成为广西唯一获纳入的城市。如何乘此东风,以“小设施”承载“大民生”,用“微嵌入”撬动“大幸福”,精心打造具有首府特色的“邕有幸福”社区服务品牌?这成为市政协建言资政、履职为民的重点关切。今年以来,市政协围绕“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 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主题开展专题协商,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社区资源整合、智慧化建设等热点问题集智聚力,让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更好嵌入社区、融入生活。

为精准把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市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南宁市18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通过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与社区居民和服务机构代表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调研显示,近年来,南宁市在推动公共服务下沉社区方面已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市273个社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15分钟生活圈”50个,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8平方米。居家养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成效明显,南宁成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正在探索“国企+社区”“国企+物业”等创新合作模式,为服务注入新活力。

然而,通往家门口的幸福之路,仍有一些堵点问题待纾解。在充分汲取南京、郑州和洛阳等试点城市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专题调研组精心开出“十剂良方”:强机制、优统筹、抓规划、挖潜力、聚资金、提效能、创模式、赋智能、促政策、广宣传。旨在系统性地破解难题,全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国家的好政策真正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千家万户。

在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企业代表聚焦问题,提出了诸多饱含温度又切实可行的“金点子”。

机制创新是盘活全局的“金钥匙”。市政协常委赖承略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党建引领,建议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一场社区服务设施场地‘攻坚行动’,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整合分散的资源,让社区治理服务的‘毛细血管’真正畅通。”

市政协常委梁航琳则提出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构想:“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自然资源、住建、民政、财政等部门,专题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卡脖子’难题,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市政协委员杨海翔建议,建立“市级指导、县(市、区)落实、街道和社区全程参与”的联动机制,市级层面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为基层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工具箱”。

资源盘活焕发空间活力,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议,充分挖掘国有平台公司持有的闲置场地潜力,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其转化为居民急需的嵌入式服务空间,变“沉睡资产”为“活力源泉”。

市政协委员易蕾则将目光投向未来,建议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社区服务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一批懂专业、有情怀的社区服务人才,为这项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老幼共养”新模式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有益探索。市政协委员赖颖华建议,打造社区普惠型“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实现空间和功能的灵活转换、资源共享,让照护更贴心、资源更集约。

一次协商,凝聚共识;一份建议,承载期盼。市政协委员周银河描绘了“数字赋能”的愿景:“推动各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接入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服务预约、健康管理、安全守护、信息查询等‘一网通办’,让便捷服务‘一键直达’。”

市政协委员们心怀民生冷暖,肩扛履职担当,一份份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政协方案”在交流碰撞中逐渐成熟,为破解民生难点提供了良策,也获得了与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南宁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将持续关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情况,进一步开展调研、视察和民主监督,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工程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助推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助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务实高效,在推进重大民生工程中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时代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70 记者:莫岚远 通讯员:周旭红 李艳明 编辑:唐艺文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