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秋天,是被黄色水果“甜”透的季节。当风掠过武鸣区的大棚、西乡塘区的蔗田、金陵镇的藤架、邕宁区的柚林,那些裹着阳光色泽的黄色果实,便在丰收的气息里次第苏醒——燕窝果的金是剔透的,黄金果蔗的金是浓烈的,“钦蜜9号”的金是馥郁的,三红蜜柚的金是醇厚的。它们串起南宁特色农业的增收链,也把农户的幸福路,染得明亮又温暖。
燕窝果:大棚“金灯笼” 高端市场的甜蜜坐标
走进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的佳年农业基地,燕窝果大棚连绵起伏。抬眼望去,一人多高的植株上,形如“火龙果”但通体金黄的燕窝果层层垂挂,宛如成千上万盏精致的黄灯笼,在斑驳的光影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武鸣区双桥镇的佳年农业基地里,形如“火龙果”但通体金黄的燕窝果层层垂挂。通讯员 吕伟 摄
丰收的忙碌奏响了喜悦的乐章。经验丰富的工人们手持特制剪刀,在垄间轻盈地穿梭。他们眼疾手快,精准地托住一颗颗饱满沉实的果实,只听“咔嚓”一声轻响,金黄的燕窝果便落入掌中,随即被轻放在一旁的采收筐里。不消多久,筐底便被这些“黄金果”铺满,在棚膜透下的柔光中,金黄果皮上泛着光晕,更显诱人。工人们虽额角沁出汗珠,但脸上尽是藏不住的笑意,欢声笑语在硕果累累的棚架间回荡。
燕窝果堪称水果界的“爱马仕”。通讯员 吕伟 摄
“燕窝果成色好,市场需求旺。”一位正在麻利地给果实分类的农户笑着说,手里一刻不停。燕窝果堪称水果界的“爱马仕”,不仅果形美观、色泽夺目,其果肉滑嫩、汁多味甜、口感软糯的独特风味更是征服了众多挑剔的味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燕窝果曾作为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其卓越品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关注,从地方基地成功走上了国际展台。
农户正忙着采摘燕窝果。通讯员 吕伟 摄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邓经理所介绍,2023年,佳年农业率先推动燕窝果规模化种植,目前总面积已达3300亩,规模与标准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当前,双桥镇基地的1200亩燕窝果正迎来采收高峰,这番火热景象正是品种升级推动农业向高端化、精品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品种的成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通过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基地实现了从生长到采收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每一颗果实的优良品质。
公司销售负责人韦世正表示:“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效益十分可观。目前燕窝果地头价约60元/公斤,品质优异的特级果可达70元/公斤。”据悉,2024年公司燕窝果产量达500万斤,到2026年全面量产后,年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斤,这不仅将为市场持续供应这份“软黄金”,也将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黄金果蔗:金色织锦田 托起增收的璀璨希望
秋意渐浓,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区双定镇兴平村的黄皮果蔗种植示范基地里,一片灿烂的金色海洋映入眼帘。三米多高的黄皮果蔗通体闪耀着黄金般的色泽,它们蔗叶青葱似剑、蔗秆挺拔如竹,一根连着一根,宛如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重的金色织锦。
西乡塘区双定镇兴平村的黄皮果蔗种植示范基地里,黄金甘蔗一根连着一根,仿佛置入灿烂的金色海洋。记者 卢丽婷 摄
“我们叫它‘黄金果蔗’——你看它的表皮,是名副其实的金黄色,像镀了金似的,非常漂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潘永杰自豪地介绍。这批甜蜜的金色果实即将在11月迎来大丰收,预计亩产可达10~12吨。按以往市场价,品质优良的果蔗每吨可卖到3000元,亩产值约3万元。
作为广西农科院的成果转化基地,该公司依托生物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果蔗品种。金黄,不仅是它的名字,更成为产量与品质的双重见证。
西乡塘区双定镇兴平村的黄皮果蔗种植示范基地里,黄金甘蔗通体金黄,挺拔如竹,宛如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重的金色织锦。记者 卢丽婷 摄
种植户邓世金看到自家金光耀眼的蔗田,喜悦溢于言表。今年初,他引进三十多亩黄金果蔗,并用鸽粪发酵制成生态肥料。“既环保又增效,看着这一片金黄,觉得日子也甜起来了。”他表示。接下来,他还计划扩大规模进行鸽子养殖与黄金果蔗种植。
从一株苗,到一片海,再到种植户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条“金灿灿”的产业链正在八桂大地上延展。黄金果蔗用最明亮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壮美热烈的丰收画卷。
黄金百香果:藤架挂“甜珠” 香飘全国的财富密码
还没走进西乡塘区金陵镇刚德村的百香果基地,一股浓郁的甜香就先扑了过来,是那种带着阳光暖意的果香,勾得人直咽口水。连片的藤架交织成绿色穹顶,圆润的“钦蜜9号”百香果挂在枝头,黄澄澄的,像一串串饱满的甜珠。
百香果基地的百香果成熟了。通讯员 何婷婷 摄
摘下一个百香果,指甲轻轻一掐就开了,饱满的果肉裹着籽,一口咬下去,甜汁瞬间漫过舌尖,那股自然的清甜,完全不用加蜂蜜。
基地负责人林工指着33个拱门式大棚和2个联栋恒温大棚说:“这些设施不光防雨防虫,还能让果子提前挂果。去年11月种的,目前主要通过微信订单模式销售,在首批结果高峰期,现在日采摘量超500斤,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村民卢姐正蹲在藤架下分拣果实,竹篮里的百香果堆得像座小山。“在这儿摘果一天挣130元,满勤一个月能拿4000多呢!”她笑得眼睛眯成了缝。风吹过藤架,甜香更远了,仿佛能听见财富在果实里“嗡嗡”生长。
据了解,该基地的“钦蜜9号”百香果于7月中下旬正式上市,花果交替可持续采收至10月底。在大棚设施保障下,亩产量稳定在300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将达15万斤,总产值约60万元。如今,这批优质百香果正通过订单模式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为西乡塘区特色农业发展再添活力。
三红蜜柚:绿色认证果 柚香里的丰收盛宴
金秋的邕宁区那楼镇,空气里满是蜜柚的甜香,深吸一口,连肺腑都像被蜜渍过。在三红蜜柚产业示范区,一颗颗圆润的蜜柚挂满枝头,黄中透红的果皮,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工人们背着竹篓穿梭其间,摘下的蜜柚在篓里堆得老高,笑语声和柚香在田间荡开。
三红蜜柚迎来大丰收。通讯员 潘妮 吴姚林 摄
近年来,那楼镇依托资源优势,引入广西民富丰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那盆村打造了邕宁区那楼三红蜜柚产业示范区。该示范区以“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蜜柚种植,目前总面积达1004亩,标准化种植三红蜜柚、泰国“红宝石”、越南青柚等三个品种约900亩。
工人在采摘三红蜜柚。通讯员 潘妮 吴姚林 摄
“我们的柚子树树龄已有10年,进入丰产期了。经过多年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三红蜜柚品质不断提升,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每公斤售价提高了2元左右。”示范区负责人黄卫民欣喜地介绍。
三红蜜柚迎来大丰收。通讯员 潘妮 吴姚林 摄
眼下,示范区内的三红蜜柚正陆续成熟上市,预计产量约55万公斤,较去年增长15万公斤。这些蜜柚通过线下批发、超市合作、订单采购等方式,主要销往广西南宁、柳州及福建等地。中秋将至,蜜柚成为热销水果,采购客商纷至沓来,每天有几十位工人在示范区采收。夕阳把柚林染成了暖金,每一颗蜜柚里,都装着农户们沉甸甸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