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今年以来,青秀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旅游”“文化+产品”“文化+项目”等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青秀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打造“东盟之窗·魅力青秀”品牌,举办中国—东盟啊哩哩乡村音乐市集、天下米粉大会、中国—东盟美食节等活动,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登上热搜榜,总浏览量超100万人次;组织青秀区艺术团赴越南多市进行文艺演出,并与海防市吴权郡签订区郡友好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承办第七届南宁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系列活动,参赛舞龙队及多个民俗表演团队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湖公园举行盛大的巡游嘉年华活动,并走进青秀万达、绿地中央广场等商圈进行展示展演,累计接待游客93.37万人次。
“文化+产品”,展现民族文化魅力。青秀区现有壮族麒麟舞、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等8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南阳大鼓习俗、古岳壮族五色美食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有茶艺传承人覃聪聪等7个市级非遗传承人。青秀区通过深入挖掘城区传统文化资源,鼓励各级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文创的研发推广工作,丰富城区特色文创产品种类。培植成立“壮衣工坊”,依托织锦、刺绣等壮族服饰制作技艺,推出品牌金壮锦,以“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采取边培训边创收的方式,组织脱贫妇女参与技艺培训,工坊推出的苗绣手提袋与壮方经络槌产品累计销售额达70余万元。
“文化+项目”,促进民族团结。青秀区聚焦各族群众需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持续投入资金,实施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灯光球场等基层公共文体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全城区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城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备,在城区建立10个文化馆、图书馆城市共享分馆,在基层建立4个乡镇文化站分馆、37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支馆;联合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在289上海天地、东盟盛天地、青秀万达、柳沙体育公园落地广西首批市民艺术共享空间,促进民俗艺术与街区、商圈深度融合,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李静)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