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南宁因你而美——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劳动者

8月22日为处暑,标志着夏季渐渐走向尾声,但南方地区仍有“秋老虎”,还需要做好防暑措施。连日来,南宁持续闷热天气,一线劳动者挥汗如雨,湿透的背影成了“最美剪影”,用真诚与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全力助推城市正常运转,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园林工人

用汗水“浇灌”绿色

8月13日9时许,在铜鼓岭路青秀山风景区东门,56岁的绿化工人梁国展穿着橙色反光衣,头戴安全帽,做了简单防晒措施后,拿着绿篱机清理、修剪因生长过高而遮挡视线的中分带绿篱福建茶。

天气炎热,开工不到十分钟,梁国展的脸上满是汗珠,但他依然保持专注,熟练地进行修剪作业。同时,还有几名工人忙着将剪下的枝叶装车,维护作业区域周围的交通秩序,大家各司其职,工作井然有序。

“每天9时左右,我们开展路面作业,一般工作持续到17时,遇到高温天气,休息时就要多喝水补充水分。”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有11年的梁国展告诉记者,当天需要清理、修剪的路段长约200米,天气太热时会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

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养护生产二所副所长邓海菊介绍,针对高温天气,部分作业队伍在有条件的作业区域布置临时遮阳伞,增加荫蔽区域;适时开展“送清凉”关爱活动,为高温作业人员发放清凉饮料;在爱心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和各类防暑药品等,为工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桥梁养护工人

全力守护桥梁安全

8月12日16时许,在龙岗大桥上,热浪扑面而来。记者看到桥梁检测车搭起长长的桁架,将3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的桥梁养护工人送至大桥外侧,检查大桥梁体情况。

在龙岗大桥,桥梁养护工人对大桥梁体外侧情况进行检查。记者 黄红锦 摄

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畅通,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近期开展桥梁定期检测,参与检测的工人们定期对全市各大桥梁进行检测、养护。由于天气炎热,看起来简单的操作让每一位工人大汗淋漓。

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2024年桥梁定期检测服务-D分标项目负责人鞠玉财从事桥梁养护工作已有11年,深知长时间在户外高温作业容易出现脱水、疲劳等状况。为保障安全,他们在车上配备了矿泉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物品,要求桥梁养护工人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进行作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客车“医生”

护航暑运平安出行

“三伏天”期间,南宁的太阳热辣辣,比天气火热的当属出行客流,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需求叠加推动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随着暑运期间列车加密开行,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的客车检车员们每日紧锣密鼓地对入库列车进行细致的检修维护,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在南宁车辆段,检修工人在酷暑高温下检修车辆,保障暑运工作顺利进行。记者 潘浩 摄

8月8日9时许,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入库的普速列车一字排开,烈日下暑气蒸腾,体感温度直逼39℃,开完交班会的客车检车员阳皓宇和同事们背着工具包列队前往6道,开启一天的检修工作,还没走到作业点,大家都已满头大汗。

客车检车员每日作业的检查项目多,要对车上、车下所有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检查。一组列车16节,配件上万个,无电作业一趟检查下来需要一个半小时,像这样的标准作业流程,他们一天要进行4次。通过检点锤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配件有无异响,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完成更换闸片,检查车钩、风管等工作,一天行走2万步以上,蹲下、探身,这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由于是无电作业,车内空气闷热、温度升高;车外烈日高照,金属发烫,短短几分钟,他们身上浅蓝色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成深蓝色。

“客车检修就是和时间赛跑,讲究的是‘快、准、稳’,才能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出库。”处理完故障后,阳皓宇边擦汗边说道。

空调设备是暑期检修的重点,南宁车辆段严格执行空调机组检修标准,对空调机组冲洗、绝缘阻值测量及功能试验等进行重点检修,加强空调回风过滤网的清扫工作,确保给旅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如遇到开顶作业项目,需站上车顶进行检修,车顶上面温度特别高,穿着防护鞋都感觉到烫脚。”空调检修工陈观祥说。

今年入夏以来,南宁车辆段为职工户外工作增添降温设备,组织后勤部门不间断供应绿豆汤、西瓜等解暑饮料和水果,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南宁市各工会驿站,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园林绿化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来来往往,这是全市工会组织呵护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的一个缩影。

南宁市各级工会积极推动防暑降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推进工会驿站建设,为户外劳动者就地就近提供休息纳凉、饮水热饭等服务。目前,全市有314个工会驿站投入使用,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大商圈、市场、街道办、环卫站、客运站、公园等,覆盖户外劳动者40余万人,成为户外劳动者“流动的家”。

(记者 覃雨轩 阮晓莹 实习生 唐翠钰 通讯员 唐梦 雷隆屹 杜雪凡 王焕)

阅读量:2376 作者:覃雨轩 阮晓莹 唐翠钰 唐梦 雷隆屹 杜雪凡 王焕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庞博
谢谢!南宁因你而美——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劳动者
2024-08-23 09:30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覃雨轩 阮晓莹 唐翠钰 唐梦 雷隆屹 杜雪凡 王焕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8月22日为处暑,标志着夏季渐渐走向尾声,但南方地区仍有“秋老虎”,还需要做好防暑措施。连日来,南宁持续闷热天气,一线劳动者挥汗如雨,湿透的背影成了“最美剪影”,用真诚与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全力助推城市正常运转,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园林工人

用汗水“浇灌”绿色

8月13日9时许,在铜鼓岭路青秀山风景区东门,56岁的绿化工人梁国展穿着橙色反光衣,头戴安全帽,做了简单防晒措施后,拿着绿篱机清理、修剪因生长过高而遮挡视线的中分带绿篱福建茶。

天气炎热,开工不到十分钟,梁国展的脸上满是汗珠,但他依然保持专注,熟练地进行修剪作业。同时,还有几名工人忙着将剪下的枝叶装车,维护作业区域周围的交通秩序,大家各司其职,工作井然有序。

“每天9时左右,我们开展路面作业,一般工作持续到17时,遇到高温天气,休息时就要多喝水补充水分。”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有11年的梁国展告诉记者,当天需要清理、修剪的路段长约200米,天气太热时会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

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养护生产二所副所长邓海菊介绍,针对高温天气,部分作业队伍在有条件的作业区域布置临时遮阳伞,增加荫蔽区域;适时开展“送清凉”关爱活动,为高温作业人员发放清凉饮料;在爱心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和各类防暑药品等,为工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桥梁养护工人

全力守护桥梁安全

8月12日16时许,在龙岗大桥上,热浪扑面而来。记者看到桥梁检测车搭起长长的桁架,将3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的桥梁养护工人送至大桥外侧,检查大桥梁体情况。

在龙岗大桥,桥梁养护工人对大桥梁体外侧情况进行检查。记者 黄红锦 摄

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与畅通,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近期开展桥梁定期检测,参与检测的工人们定期对全市各大桥梁进行检测、养护。由于天气炎热,看起来简单的操作让每一位工人大汗淋漓。

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2024年桥梁定期检测服务-D分标项目负责人鞠玉财从事桥梁养护工作已有11年,深知长时间在户外高温作业容易出现脱水、疲劳等状况。为保障安全,他们在车上配备了矿泉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物品,要求桥梁养护工人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进行作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客车“医生”

护航暑运平安出行

“三伏天”期间,南宁的太阳热辣辣,比天气火热的当属出行客流,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需求叠加推动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随着暑运期间列车加密开行,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的客车检车员们每日紧锣密鼓地对入库列车进行细致的检修维护,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在南宁车辆段,检修工人在酷暑高温下检修车辆,保障暑运工作顺利进行。记者 潘浩 摄

8月8日9时许,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入库的普速列车一字排开,烈日下暑气蒸腾,体感温度直逼39℃,开完交班会的客车检车员阳皓宇和同事们背着工具包列队前往6道,开启一天的检修工作,还没走到作业点,大家都已满头大汗。

客车检车员每日作业的检查项目多,要对车上、车下所有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检查。一组列车16节,配件上万个,无电作业一趟检查下来需要一个半小时,像这样的标准作业流程,他们一天要进行4次。通过检点锤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配件有无异响,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完成更换闸片,检查车钩、风管等工作,一天行走2万步以上,蹲下、探身,这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由于是无电作业,车内空气闷热、温度升高;车外烈日高照,金属发烫,短短几分钟,他们身上浅蓝色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成深蓝色。

“客车检修就是和时间赛跑,讲究的是‘快、准、稳’,才能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出库。”处理完故障后,阳皓宇边擦汗边说道。

空调设备是暑期检修的重点,南宁车辆段严格执行空调机组检修标准,对空调机组冲洗、绝缘阻值测量及功能试验等进行重点检修,加强空调回风过滤网的清扫工作,确保给旅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如遇到开顶作业项目,需站上车顶进行检修,车顶上面温度特别高,穿着防护鞋都感觉到烫脚。”空调检修工陈观祥说。

今年入夏以来,南宁车辆段为职工户外工作增添降温设备,组织后勤部门不间断供应绿豆汤、西瓜等解暑饮料和水果,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南宁市各工会驿站,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园林绿化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来来往往,这是全市工会组织呵护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的一个缩影。

南宁市各级工会积极推动防暑降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推进工会驿站建设,为户外劳动者就地就近提供休息纳凉、饮水热饭等服务。目前,全市有314个工会驿站投入使用,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大商圈、市场、街道办、环卫站、客运站、公园等,覆盖户外劳动者40余万人,成为户外劳动者“流动的家”。

(记者 覃雨轩 阮晓莹 实习生 唐翠钰 通讯员 唐梦 雷隆屹 杜雪凡 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