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一杆大罗笔,书写“桂”风采

在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村,这里的村民曾世代以制笔为生。他们生产的毛笔一度销往贵州、湖南等地。这种精致的毛笔也被当地人称为“大罗毛笔”。大罗毛笔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兼具“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流畅,广受书法爱好者的赞誉。2012年,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8月中旬,记者驱车前往大罗村。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儒供就住在村内一栋三层民房里,这里既是罗儒供的家,也是他的作品展示室、制笔工作室、对外销售铺面,兼具多种功能。

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记者 冯源 摄

在“多功能住宅”三楼的两面墙上,陈列着数十支用羊毫、兔毫、狼毫等各种材料制成的毛笔。这些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毛笔都是罗儒供的心血之作。“这支毛笔中间可以旋转扭开,合上能挂着欣赏,扭开也能挥毫洒墨,尽情书写。”罗儒供在制笔时会尽可能地考虑用笔之人的使用场景,这也使得他制作的毛笔既能挂在墙上观赏,又能起到实用的效果。

三楼墙上的毛笔均是罗儒供的心血之作。记者 冯源 摄

在三楼的大厅中央还摆放着一支巨大的毛笔,上刻“儒笔千钧”四个大字。这支巨型毛笔从选料到制作,除了笔杆另有人加工,均由罗儒供一人完成。毛笔完成之时,也成为罗儒供的“镇厂之宝”。

上刻“儒笔千钧”的巨型毛笔成为“镇厂之宝”。记者 冯源 摄

采访间隙,罗儒供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将毫毛放入水盆中,并用牛骨梳反复梳洗,将一些弯曲、分叉等“差毛”挑出来。剔除“差毛”后,罗儒供还要将上一批已制好的笔头晾干。根据当地天气情况,晾干的步骤往往需要数日乃至数周时间。

罗儒供说,大罗毛笔常选用的材料为山羊毛、兔毛和黄鼠狼尾毛,这些毛料会在罗儒供的手中分别被制成羊毫、兔毫和狼毫。不同的毫毛按配比均匀混合,放在正确的位置,这一步也是考验笔工功力的“试金石”。

据了解,宾阳县大罗村曾是广西为数不多的毛笔生产专业村,创造出如“恒信牌”“恒昌牌”“鹤牌”等大罗毛笔品牌。然而,如今的大罗村已见不到家家户户制笔的辉煌景象。

“有的制笔老师傅年纪大了,做出来的笔质量参差不齐。”谈及传承问题,罗儒供显得有些急切,他说,纯手工制作的毛笔工序复杂,没有多年经验无法制出优秀的毛笔。加上如今毛笔的利润比较低,不少年轻人都不愿学。

“湖南有湘笔,浙江有湖笔,我们的鸡毛笔也有独属于广西的特色。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罗儒供说,他时常赶赴桂林,与桂林黄昌典毛笔合作,希望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并创立独属于广西的“桂笔”品牌,让书法爱好者能用“桂笔”书写“桂”风采。(记者 冯源 实习生 曹以麒)

阅读量:1584 作者:冯源 曹以麒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黄登
文化中国行|一杆大罗笔,书写“桂”风采
2024-08-28 09:24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作者:冯源 曹以麒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在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村,这里的村民曾世代以制笔为生。他们生产的毛笔一度销往贵州、湖南等地。这种精致的毛笔也被当地人称为“大罗毛笔”。大罗毛笔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兼具“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流畅,广受书法爱好者的赞誉。2012年,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8月中旬,记者驱车前往大罗村。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儒供就住在村内一栋三层民房里,这里既是罗儒供的家,也是他的作品展示室、制笔工作室、对外销售铺面,兼具多种功能。

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记者 冯源 摄

在“多功能住宅”三楼的两面墙上,陈列着数十支用羊毫、兔毫、狼毫等各种材料制成的毛笔。这些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毛笔都是罗儒供的心血之作。“这支毛笔中间可以旋转扭开,合上能挂着欣赏,扭开也能挥毫洒墨,尽情书写。”罗儒供在制笔时会尽可能地考虑用笔之人的使用场景,这也使得他制作的毛笔既能挂在墙上观赏,又能起到实用的效果。

三楼墙上的毛笔均是罗儒供的心血之作。记者 冯源 摄

在三楼的大厅中央还摆放着一支巨大的毛笔,上刻“儒笔千钧”四个大字。这支巨型毛笔从选料到制作,除了笔杆另有人加工,均由罗儒供一人完成。毛笔完成之时,也成为罗儒供的“镇厂之宝”。

上刻“儒笔千钧”的巨型毛笔成为“镇厂之宝”。记者 冯源 摄

采访间隙,罗儒供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将毫毛放入水盆中,并用牛骨梳反复梳洗,将一些弯曲、分叉等“差毛”挑出来。剔除“差毛”后,罗儒供还要将上一批已制好的笔头晾干。根据当地天气情况,晾干的步骤往往需要数日乃至数周时间。

罗儒供说,大罗毛笔常选用的材料为山羊毛、兔毛和黄鼠狼尾毛,这些毛料会在罗儒供的手中分别被制成羊毫、兔毫和狼毫。不同的毫毛按配比均匀混合,放在正确的位置,这一步也是考验笔工功力的“试金石”。

据了解,宾阳县大罗村曾是广西为数不多的毛笔生产专业村,创造出如“恒信牌”“恒昌牌”“鹤牌”等大罗毛笔品牌。然而,如今的大罗村已见不到家家户户制笔的辉煌景象。

“有的制笔老师傅年纪大了,做出来的笔质量参差不齐。”谈及传承问题,罗儒供显得有些急切,他说,纯手工制作的毛笔工序复杂,没有多年经验无法制出优秀的毛笔。加上如今毛笔的利润比较低,不少年轻人都不愿学。

“湖南有湘笔,浙江有湖笔,我们的鸡毛笔也有独属于广西的特色。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罗儒供说,他时常赶赴桂林,与桂林黄昌典毛笔合作,希望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并创立独属于广西的“桂笔”品牌,让书法爱好者能用“桂笔”书写“桂”风采。(记者 冯源 实习生 曹以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