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护理部 罗春花
吞咽,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需要口腔、咽喉、食管等多个器官的精密配合。当这些器官因疾病、衰老、外伤等多种因素出现功能或结构异常时,便可能引发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患者常表现出吞咽困难,在进食过程中明显感觉食物通过食管时受阻;饮水呛咳,即使是少量饮水也容易引发剧烈咳嗽;食物残留,进食后口腔或咽喉部总有食物残渣留存。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的进食体验,还会引发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而言,除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治疗方案,尝试口腔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康复手段。
口腔操训练主要是通过有针对性地锻炼口腔和咽喉部的肌肉,激发这些肌肉的潜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逐步缓解吞咽障碍的相关症状。
二、口腔操对吞咽障碍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口腔和咽喉部肌肉的力量:通过针对性的动作,可以锻炼唇、舌、颚、咽等部位的肌肉,提高它们的收缩力和耐力,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2.提高口腔和咽喉部肌肉的协调性:吞咽需要多个肌肉群的协调配合,口腔操可以帮助这些肌肉更好地协同工作,使吞咽过程更加顺畅。
3.促进唾液分泌,润滑咽喉:一些口腔操动作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保持咽喉湿润,减少吞咽时的摩擦和阻力。
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吞咽障碍患者都适合进行口腔操训练。
在训练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言语治疗师。
1.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非所有吞咽障碍患者都适合进行口腔操训练。由于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身体基础状况等存在差异,在开展口腔操训练前,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言语治疗师。他们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吞咽障碍的类型、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口腔和咽喉部肌肉的受损程度等,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练习口腔操要循序渐进。练习口腔操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训练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也应较慢,给口腔和咽喉部肌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训练的推进和肌肉功能的逐渐改善,再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和强度。例如:在进行舌根抬高练习时,最初可以每次保持2~3秒,每天练习5~6次;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延长保持时间至5秒钟,增加练习次数至10次。
3.练习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身体放松,呼吸自然。训练时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身体应处于放松状态,避免紧张和僵硬。一般建议选择舒适的坐姿或站姿,头部保持正直,颈部自然放松。同时,呼吸要保持自然顺畅,避免因专注于动作而屏气或过度换气。例如,在进行吞咽空咽练习时,可在吞咽动作前后进行缓慢的深呼吸,使身体和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提高训练效果。
4.坚持每天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口腔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肌肉功能的改善和吞咽功能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训练。建议患者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口腔操练习,每次练习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一般保持在15~20分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逐步看到吞咽障碍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四、几个适合吞咽障碍患者的口腔操动作。
1.鼓腮练习:深吸一口气,然后紧闭双唇,将气体缓慢且均匀地鼓入两侧脸颊,使脸颊充分鼓起,保持5秒钟,感受面颊部肌肉的紧张感,随后缓慢呼出气体,放松脸颊。重复此动作10次。这一动作主要锻炼脸颊部肌肉,增强其力量和弹性,有助于在吞咽时更好地控制口腔内的食物。
2.吸吮练习:取一根干净的吸管放入口中,嘴唇紧密包裹吸管,用力做吸吮动作,仿佛在吸食液体一般,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吸吮练习能够有效锻炼唇部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同时刺激唾液分泌,为吞咽提供更好的润滑条件。
3.吞咽空咽练习:空口做吞咽动作,想象自己正在吞咽食物,感受咽喉部肌肉的运动。重复10次。
4.舌根抬高练习:将舌尖抵住下齿龈,用力将舌根抬高,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
5.“啊——咦——呜”发音练习:张大嘴巴,依次发出“啊”“咦”“呜”的音,尽量延长发音时间,感受咽喉部肌肉的运动。重复10次。
口腔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吞咽障碍,重拾健康生活。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