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 杨美琴
红斑狼疮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肤型红斑狼疮两种类型。在过去,红斑狼疮有着“不死的癌症”之称。随着医学界对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药物层出不穷,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红斑狼疮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已不是奢望。了解红斑狼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与‘狼’共舞”。
“不死的癌症”称谓的由来
“不死的癌症”这一称谓,主要源于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异常、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困难、多器官损害、遗传倾向、长期管理、社会误解等特征。
自身免疫异常。正常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以及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侵扰,而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却产生自身抗体,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伤残。
病程迁延反复。红斑狼疮的病程往往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困扰。
治疗困难。由于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治疗相对困难,目前尚无根治手段。
多器官损害。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关节、心脏、肺脏、肾脏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遗传倾向。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也增加了该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由于红斑狼疮的病程长且易复发,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监测。
红斑狼疮与多重因素有关
红斑狼疮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激素、免疫和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红斑狼疮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人罹患此病,则家族其他人患病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感染(如病毒感染)、特定药物(如一些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等因素,可能会激活潜在的免疫异常,从而诱发红斑狼疮。
内分泌因素:红斑狼疮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在患者中约占90%。女性患者在月经前或怀孕期间,症状会加重。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轻可重,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警惕红斑狼疮的可能。
低热:红斑狼疮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断低热、乏力的症状,阳光照晒或病情加重也会导致出现持续性的低热。
关节肿痛: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大多会出现关节肿痛的症状,其中最容易出现的位置在指间关节的部位,多呈现对称性。
掉发: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头发脱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脱落的头发会再长出来。
皮疹:红斑狼疮早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疹。皮疹主要是呈现红色的斑状,呈蝶形或环形红斑。
雷诺现象:雷诺现象是红斑狼疮最初期的症状之一,患者情绪紧张或者身处温度较低的环境时,血管收缩,出现四肢末端变白—变紫—变红的情况。
对紫外线敏感: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接触到太阳光或者紫外线光的照射时,被照射到的皮肤就会出现红肿瘙痒的情况,这也是早期症状之一。
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
红斑狼疮的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近年来,我国在探索红斑狼疮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及时合理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缓解期,巩固疗效,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并有利于以后撤除此类药物。
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日常防护、清洁皮肤、调整饮食、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
1.日常防护: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晒,避免太阳光长时间照射,外出时可以使用遮阳伞或穿防晒衣。
2.清洁皮肤:通常可以使用清水清洗皮肤,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3.调整饮食作息: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注重饮食健康,以清淡食物为主。
4.定期复查:红斑狼疮的病情变化较大,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身体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己盲目停药或减量,以免加重病情。
5.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普及红斑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或过度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总的来说,科学了解红斑狼疮,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性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