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古城·三街两巷”人气爆棚,民歌湖街区热闹非凡,“广旅·南宁之夜”灯火辉煌……今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首次推出“活力夜广西”系列活动,被称为“中国入睡最晚的城市之一”的南宁,成为许多人心之所向的欢乐胜地。
南宁的夜,为何这样火?
规范化管理,建设高水平品牌夜市
当入口处的霓虹灯牌在暮色中亮起,埌西夜市便迎来一波波人潮涌入——小朋友捧着冰渣豆腐花,笑脸盈盈地奔向下个美食摊;小伙子下意识地抓着背包棱角,生怕不小心打翻了孩童的快乐;姑娘们高举手机记录这五彩夜生活,镜头里是人头攒动和烟火气升腾。
夜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管理。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南宁在推动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对夜市的规范管理,让“烟火气”更文明有序。
作为南宁较早形成的夜市之一,埌西夜市在规范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曾经,这里多是零散的流动摊点,环境杂乱、交通拥堵,管理难度大。为了提升夜市的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街道、市场监管、市政、环卫、食安、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对埌西夜市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统一规划摊位布局,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夜市的巡查力度,同时引进专业公司对夜市进行24小时全方位管理和运营。
埌西夜市,灯光与烟火气交织出夜经济的沸腾活动。记者 刘峥 摄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疏堵结合,持续推进夜市分级分类分区管理。目前,全市设置各类临时摆卖摊区210个、摊位1.4万余个,其中包括埌西、西关路、平西、农院路等一批示范性夜市摊区,以及盛天地、内街、民生码头、亭子码头等一批网红特色集市。
朦胧夜色下,这些集市街区井然有序——烟火气里飘荡着文明公约的广播宣传,摊主们在画线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食客们在品尝美食后自觉将垃圾入桶,身穿制服的管理员手持对讲机来回巡逻……规范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满意度,更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多业态叠加,打造全时段消费场景
3月31日,2025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暨“四季村歌”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民歌湖举行,这是民歌湖改造后的首次亮相。
民歌湖曾是南宁夜生活的地标街区,但随着夜间消费场景向其他街区转移而逐渐失去往日的喧嚣。近年来,南宁对民歌湖进行了全新升级,通过开发深夜食堂、深夜书店、夜间展会、夜间沉浸式演艺等场景延长消费时段,鼓励商家每晚营业至零时后,以建设“24小时生活圈”点亮民歌湖夜经济。
民歌湖的“重生”充分印证,随着夜经济热度持续蹿升,单一餐饮模式的夜经济已难以适应人们的多元化、精细化消费诉求,只有开辟“业态+”新赛道,搭建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健、夜展全链条体验场景,广泛吸引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月三”期间,夜游邕江点亮南宁“夜经济”。梁章晖 摄
“三月三”期间,南宁还在会展航洋城、百益上河城、邕州古城·三街两巷等夜间经济集聚点、集聚区,安排“民歌一条街”“脱单音乐会”“中国—东盟非遗周”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特色活动。这些活动密集登场,灯火与音乐、舞蹈、民俗表演交相辉映,形成“白天观景、夜晚狂欢”的独特节奏。
精彩的活动在夜间轮番展开,丰富的业态让男女老少皆能乐在其中。当夜间消费从年轻人的狂欢变为全民共振的乐章,这些活动无疑将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活力引擎。
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科技赋能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甘肃省敦煌市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河南省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浙江省杭州市的《今夕共西溪》实景演出等,都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也拉动着当地夜经济的发展。
南宁要激发夜经济消费活力,实现“愈夜愈美丽”,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应利用数字技术着力创新夜游模式,例如在青秀山、民歌湖等景区街区运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式夜游项目,进一步拓展夜经济的发展空间。
根植于文化,探索夜经济长远之道
南宁的夜经济并非简单的“灯光秀”,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与城市记忆的深度表达。当邕江边的璀璨灯火与骑楼下的市井喧哗交织,南宁正以“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姿态,探索一条民族文化与现代城市共荣共生的道路。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在文旅创新过程中,南宁修复了街区骑楼、城隍庙等历史建筑,将传统商贸文化、会馆文化、邕剧文化等与夜间消费结合,让“邕州古城·三街两巷”成为展示南宁特色文化的人文会客厅。青砖灰瓦的骑楼下,游客既能触摸千年邕州的历史脉络,又能感知市井烟火的温度。
截至今年2月,“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迎来社会各界参观游览近890场次,接待市民游客近5795万人次,累计带动旅游消费约5.39亿元,成为南宁夜经济的一张闪亮名片。
3月30日晚,“活力夜广西”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南宁三街两巷热闹举行。记者 刘峥 摄
“广旅·南宁之夜”步行街则打破传统夜市的单一模式,打造了集美食、演艺、灯光秀、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场景,将“壮乡风情+现代国潮”推向新高度。在这里,壮锦、铜鼓等文化符号随处可见,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表演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成为游客深度感受壮乡文化的必游之地。数据显示,“广旅·南宁之夜”开街以来,客流量已突破1700万人次,持续释放夜经济发展潜力。
南宁的夜,既有文化的厚重,又有年轻的心跳。如何让这种活力持续澎湃,是南宁夜经济从“现象级火爆”走向“可持续繁荣”的关键命题。
“活力夜广西”的灯火已点燃。南宁若能在夜经济发展上坚持以文化为魂、以规范为基、以创新为翼、以数字赋能,必将持续点亮消费腾飞的明灯,为全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南宁经验”。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