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讲理》节目
由南宁市司法局与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
联合制作播出
播出平台及时间
990新闻台:周二 19:00(首播)
1074交通台:周六19:00(重播)
本期关注
民族团结进步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节庆为媒,当民族节日邂逅普法宣传


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在“三月三”期间,把法治课搬进竹竿舞活动现场。现场就有法官问:“如果有人跳竹竿舞时故意绊人,算欺凌吗?”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法官顺势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有意思的是宾阳县法院,把反诈知识编成壮语山歌:“网络投资甜如蜜,骗你本金没商量”,在“炮龙节”直播中获5万点赞,真正实现“普法破圈”。
法条链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以民族特色艺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这一规定为开展民族特色的普法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艺术搭桥,民族文化变身法治载体


税务部门把税法编成壮语快板,市场监管局用苗语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有意思的是钦州海关,把反走私知识编成“海歌”,渔民在休渔期边织网边传唱。数据显示,这些部门去年开展民族语言普法活动237场,覆盖群众18万人,真正实现了“执法+普法”双提升。
法条链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第八条要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将民族传统文化技艺转变为普法载体,既能吸引更多群体关注民族文化,又让法律知识借艺术之美广泛传播。这种“双向赋能”既避免了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边缘化,又为法治建设注入了人文温度。

精准滴灌,方言土话讲透“法理情”


百色市推普计划的“双语并蒂莲”模式,让矛盾调解效率提升40%;柳州监狱的“山歌普法”使罪犯法律考核优秀率从68%升至92%;宾阳县的反诈山歌让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27%。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认同的提升,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普法摩托车队覆盖的行政村,村民对法治宣传满意度达95%。
龙州县上龙村的壮族阿婆黄月英,用壮语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在村头榕树下开办“法治夜校”。她说:“以前大家不懂法,夫妻吵架就闹离婚。现在学了法,都知道要‘冷静期’,去年村里离婚纠纷少了7件!”

制度保障, 守护绿水青山也创造金山银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立法条例》第八条要求立法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拿广西龙脊梯田保护来说,2024年施行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规定核心区必须种植水稻,既保护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又让村民通过旅游分红年均增收8000元。这种“文化+经济”立法模式,让13个村寨的壮族、瑶族群众像守护传家宝一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更多精彩内容
大家可点击上方音频获取!
来源丨《说法讲理》栏目组
原标题丨民族团结进步
一审丨黄馨怡
二审丨李夏
三审丨杨泓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