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这里进行调解,不仅解决了劳动纠纷,还给我推荐新的工作!”4月22日,在广西(南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劳动人事及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多元联合调解站(新业态一站式调解工作室)(简称“调解工作室”)里,刚刚签下调解协议书的劳动者马某说。这是南宁首个入驻产业园区的调解工作室揭牌以来成功化解的首个劳动纠纷案件。值得一提的是,调解结束后,调解工作室还为劳动者提供了精准就业推荐服务,开创“解纠纷+助就业”双轨保障先例,成为良庆区乃至南宁市优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创新实践。
当天,因某建筑工程公司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报酬纠纷,马某和农某向调解工作室反映了相关情况。了解案情后,在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良庆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联合调解中心的组织下,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立即启用“三方联调”机制,由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员、劳动保障监察员及行业专家组成调解组,当场理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争议焦点,仅用半天时间,争议双方现场达成和解并签署调解协议书,解决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在调解成功后还主动对接产业园内人力资源机构,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链式”就业服务。
作为南宁市首个专设新业态争议调解的工作站,调解工作室增设了法学服务站,汇聚了劳动监察、调解、就业服务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资源,并创新推出“调—监—仲—援”四维联动机制,即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前介入固定证据、仲裁机构提供法律支撑、调解专家开展协商谈判、人社部门联动就业帮扶援助,实现争议化解与民生保障无缝衔接。“以前,传统流程需辗转多个部门,耗时数月。如今通过这个设在产业园区的调解工作室,简易争议案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办结,且调解书具备司法效力,避免后续执行风险。”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介绍。
此外,调解工作室还设立“新业态权益保障专窗”,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并联合工会、行业协会建立“典型案例库”,推动行业共性问题源头治理;并整合法院、司法、工会、税务、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设立“专家会诊日”和“仲裁流动庭”,利用“互联网+调解”的方式开展“云法庭”“云仲裁”,实现劳动争议不出园区即可实现调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