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色”的广告牌为鉴,向形式主义说“不”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其中,河北省三河市的“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名列其中。为推动牌匾整治工作快速见效,该市组织开展了两次百日攻坚行动,但执法部门在执行中简单机械,搞形式主义“一刀切”,对包括国内连锁品牌在内的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毋庸置疑,这一事件给当地带来的伤害无法估量。商户来回折腾换广告牌匾增加了经济负担,品牌的形象也受到破坏,是最直接的利益受损方。同时,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受损,潜在的投资者可能会对当地望而却步,对一个城市来说,要修复这一事件造成伤害绝非易事。

另一方面,这起事件带来的警示作用是深刻的,令人反思。身为城市管理者,对市容市貌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并没有错,可就因为这份“官老爷”的傲气,规范、管理就走了调,变了味。行权力者,当慎之又慎,权力只能用来为民谋福祉,不是用来满足个人审美偏好或追求政绩的工具。希望各地各部门能从中吸取教训,坚决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说不”,特别要防“一把手”变成“一霸手”,确保决策合法、科学、民主,符合实际和群众需求。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城市要发展,需要政府、群众、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各方携手共建,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城市才能变得更有温度,群众才会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70 作者:韦常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