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陆世翠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带您认识颈椎病的病因与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1.颈型
病因: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者压迫。
特点:颈项强直、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
2.神经根型
病因: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神经根型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单侧或双侧神经根。
特点: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3.脊髓型
病因: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的骨赘、肥厚的黄脊髓型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压迫脊髓。
特点: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严重者步态不稳,患者双脚有踩棉感;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躯干部出现感觉异常,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4.交感神经型
病因: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特点:①头部症状:如头晕或头痛等;②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耳鸣、鼻塞、咽部异物感,味觉改变等;③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④心血管症状:胸闷、血压变化等;⑤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头痛、麻木。
5.椎动脉型
病因:椎动脉血管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
特点: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下肢突然无力猝倒;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怎样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为常见病,病程长,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理疗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进一步做手术治疗,包括:①传统开放手术治疗;②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③微创介入治疗:选择性颈脊神经射频、阻滞术,颈背根神经射频术,颈椎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小针刀治疗术,局部阻滞术等。目前的微创治疗方法多,如:胶原酶溶解术是将胶原蛋白水解酶(简称胶原酶)注入病变椎间盘的突出物内或(和)其周围,通过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来溶解胶原组织,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以缓解或消除其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该疗法已成为目前的首选微创手术之一。
具体包括:
1.一般治疗:严重者卧床休息,改变不良的姿势和体位,选用软硬高度合适的中凹型枕。颈椎失稳或因活动症状加重者应使用颈托固定。
2.头颈牵引:以安全、有效为前提,强调小重量、长时间、缓慢、持续的原则。
3.物理治疗:颈托制动、热电疗等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抗炎痛。
4.运动疗法:适度运动有利于颈椎康复,但不提倡使颈椎过度活动的高强度运动。
5.药物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骨骼肌松弛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6.传统医学:可予以适度按摩,但应慎重操作。
7.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颈椎病需要注意的事项
1.戒烟,减少吸烟对缓解症状逐步康复意义重大。
2.避免过度劳累而致咽喉部的反复感染炎症,避免过度负重。
3.改变长时间低头工作的不良姿势,改正卧床阅读、看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颈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受到牵拉而劳损,促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
4.尽量把颈部放置在合理状态下休息,一般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厘米较好,高枕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其结果与低头姿势相同。侧卧时,枕头要加高至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5.避免颈部外伤。
6.避免风寒、潮湿。
7.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