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解放路小学:让非遗“活”在校园

兴宁区作为南宁市首个、广西首批获认定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秉承“品学兴宁·品质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展示教育成果,兴宁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辖区中小学校办学特色亮点系列宣传报道。本期,南小兴友小宁将带大家走进南宁市解放路小学。

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始建于1935年,地处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毗邻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新会书院,百年人文底蕴浸润校园。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等60余项国家、自治区、南宁市荣誉,编排的戏曲节目4次斩获全国少儿小梅花奖。

学校以“和合教育”为办学主题,秉持“和谐自主、合融共进”思想,坚守“礼、智、仁、和”校训,打造特色非遗传承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构建“非遗浸润·创新融合”体系,将邕剧、南宁剪纸、民谣等非遗技艺融入日常教学,开发《老解放 新民谣》等校本教材,依托专业工作室,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非遗魅力,实现非遗与学科深度融合。

2024年8月,新校园建成启用,5213.6平方米的古雅建筑群中,非遗馆、戏曲排练室等现代场室一应俱全,承载30个教学班的非遗育人实践。

搬入新校园后,学校非遗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在“赓续非遗历史文脉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非遗节上,学校为“非遗小传人”颁发奖项,展演戏曲《穆桂英出征》等节目;在南宁市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学校编排的邕剧《邕城戏韵》、舞蹈《剪纸谣》将非遗与语言文化巧妙结合,获得一众好评。

学校积极推动非遗展演走出校门。2025年6月,学校12名师生受邀前往澳门沙梨头坊众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双方签订姊妹校协议,以戏曲、民谣舞蹈表演促进文化交流。同年,在“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中,学校和泰国帕塔雅固音乐与戏剧学校展开深度合作,通过“云签约”方式签署备忘录,借助网络平台为泰国学生送去剪纸课和戏曲小知识课堂,让南宁传统剪纸艺术跨越国界。此前,学校的小梅花艺术团还多次出访东盟国家,走进蒙古国驻华大使馆进行非遗展示,在马来西亚“郑和文化节”开展“邕剧工作坊”活动,助力非遗文化跨国传播。

来源:兴宁区教育局

记者:刘旭琪

阅读量:55 编辑:黎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