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发布的《6月城市公共汽车运营服务情况通报》,南宁市多元化公交线路数量增长21%,增长率位居全国首位。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公交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城市公交”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深植于提升市民出行品质的土壤中。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通过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的“智慧心脏”——全域数字化出行平台,整合全市公交、地铁、BRT等多元交通的实时数据,对接城市交通大脑和地图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精准的出行规划、实时到站信息和无感支付等,让每一次出行都高效无忧。
创新推出定制公交护学专线。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供图
AI赋能 南宁形成智慧出行生态圈
“一码通城”智慧出行生态圈的形成正是AI赋能的典范。仅凭一个二维码,市民即可在地铁、公交、BRT间无缝换乘,同时享受票价优惠。据统计,这一智慧出行生态已吸引140万用户,累计服务超1677万人次。
而“需求响应式公交”——“的巴”服务,则颠覆了传统公交模式。如南宁于2024年在相思湖高校片区试点推出“的巴”(区域响应式网约定制公交)服务。市民可以通过App预约,后台AI调度系统实时分析需求、计算最优路径并智能派车,精准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该模式以“不定点、不定线”高度灵活形态,实现从“人找车”到“车找人”的转变。据悉,初期试运行区域日均服务订单超500单、高峰期订单超1000单。这一背后运转的“智慧公交大脑”平台,充分展现了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本地化深度应用,将运营管理提升至“数据驱动+AI决策”的新高度。
“智慧公交大脑”平台构建了专业知识库,实现车辆核心部件智能运维与健康监测,并为线网动态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正深化该大模型在出行需求分析、多模式调度优化、自动驾驶仿真等前沿场景的应用。
多元服务 AI温度触达城市末梢
在AI赋能的基础上,南宁公交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每一个角落,精准回应多元需求。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依托智慧化平台构建多层次、精细化的定制公交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6月,全市累计开通各类定制公交线路292条,日均服务超8万乘次,覆盖通勤痛点、社区微循环、大型企业集中区、旅游景点接驳等场景。南宁公交的多元服务饱含着民生温度:“银发畅行”品牌对18条骨干线路完成了全面无障碍升级,低地板车辆、增设爱心专座、大字号提示屏让老人出行更从容;创新推出的“地铁快巴”以高频次、短距离、快周转、准点可靠等特点,接驳打通“最后一公里”,乘客耗时减少10—15分钟;开往郊区的“菜篮子”专线以80%以上的上座率,为菜农降低进城销售成本,畅通城乡流通血脉;28条“公交+文旅”特色线路,如壮族风情专线、赏花专线,让公交成为流动的城市文化名片。
创新推出的“地铁快巴”获得市民好评。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供图
当AI的智慧引擎注入公共交通的庞大网络,南宁这座城市的车轮正以智能化与多元化,承载着市民对便捷、舒适、绿色出行的向往,驶向更可持续的未来。“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城市公交’核心战略,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智慧公交迭代发展。”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超表示,下一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将充分发挥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积极探索与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重点伙伴国家在智慧交通标准互认、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训、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智慧交通技术展示与交流中心,举办“中国—东盟智慧交通发展论坛”,输出“南宁方案”,共享发展红利,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南宁智慧”和“南宁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