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象小爱托育园里,孩子们与老师们一同做游戏,清脆悦耳的笑声回荡在空中;锦象百味家庭厨房,阵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医养服务室内,老人们一边惬意地泡脚,一边唠着家常,理疗师轻声叮嘱着保健注意事项……8月13日8时过后,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银杉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中心渐渐热闹起来。
南宁市青秀区银杉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锦象小爱托育园,采用生活混龄、学习分龄的大混龄新型带班模式,配备有6名托育老师,提供家门口普惠性托育服务。
这个占地700多平方米的“社区中心”,坐落于凤岭北路江宇都会明珠小区9号楼一层。它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用房的“黄金角落”,将养老、托育、助餐、文化等15项服务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要求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关心呵护“一老一小”,通过“微更新”承载“大民生”,推动更多服务嵌入社区。
社区嵌入式服务如何“嵌”到群众心坎上?
家住青秀区江宇都会明珠小区的林女士是双职工家庭,银杉社区托育中心对她而言如同及时雨。“临时有急事或加班,能把娃送到社区托育中心托管几小时。”她掏出手机展示实时监控画面——防滑爬行垫上,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搭积木。托育中心采用“专业机构+社区监管”模式,提供全日托、临时托服务,20名婴幼儿在6名专业老师看护下,享受语言启蒙、户外运动等课程。“这里环境干净整洁,老师认真负责,还有监控可以随时查看,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大难题。”
社区托育服务。
一顿热乎、可口、实惠的饭菜,是社区食堂为居民呈上的幸福滋味。上午11时刚过,锦象百味家庭厨房窗口前陆续排起长队。糖醋里脊、白切鸡、五柳炸蛋、甜酸鸭热气腾腾,肉菜8—10元,素菜2元。“食堂就在楼下,走几步就到。食材新鲜、卫生、实惠,都是家常菜的味道。”63岁的梁广明和老伴端着餐盘笑道。据统计,该厨房日均供餐380人次,针对高龄老人推出送餐上门,还提供净菜代炒、厨师入户服务。
丰盛的菜肴。
从“无处放歌”到歌声飞扬,社区活动室为银发族搭建起精神栖居的文化港湾。午后,党群活动室传来悠扬的歌声。72岁的刘欣站在合唱队前排,意气风发地说:“以前没有合适的地方练歌,只能随便找个空地练,现在我们合唱队周一、周三、周五都在这里练,非常方便。”
家门口的健康驿站,让许多老人感到既贴心又实惠。59岁的龙建华是锦象医养服务室的常客,他经常来这里泡脚和理疗,缓解腰酸腿疼。“理疗师很专业耐心,还教居家锻炼方法,省了跑医院的麻烦。”龙建华说。锦象医养服务室有常驻医生2人、护士4人,轮诊医生8人,线上医生超200人,每天为近60名居民提供医养健康服务。老年人一年只须向锦象医养服务室缴费365元,就可以不限次数享受古法坐灸、扶阳艾灸、红光治疗、药浴泡脚等服务。
“离家近”“功能多”“服务好”“价格优”……这是社区收集到的居民反馈高频词。近期,银杉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实现了多项升级:医养综合门诊部新设立“医保之家”专区,将医保业务与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居民在候诊时可同步办理医保事项,让医保服务融入“5分钟生活圈”,服务群体也从老年人延伸至中青年。
银杉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莉琼介绍,服务中心正在筹备智慧养老服务项目,以“科技赋能+人文关怀”为核心,开发定制化服务平台,整合送餐、保洁、陪诊等全方位家庭服务,打造数字化康养幸福家园。
社区嵌入式服务项目的普惠化运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答是可行的。青秀区采用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由城区国资平台统一运营社区服务用房,然后引进第三方公司提供市场化服务,逐步将社区闲置空间巧妙用起来。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总体要求,目标到今年年底,每个街道及仙葫开发区力争建设或改造成1至2个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南宁市青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青秀区已成功建成南湖街道锦象生活银杉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中心、嘉宾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吉祥社区城投·福爱嵌入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中山街道新兴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各中心提供包括康养保健、便民超市、共享书房、托幼服务、相亲角、社区助餐、AI生活坊、残疾人就业帮扶、创业孵化、居民议事、党员活动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居民。“今后,小而美的嵌入式服务设施将不断在这些社区开花,让每一位老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每一个孩子在社区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