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隆安县的多个乡村,一股清新之风正悄然兴起。今年8月中旬以来,多个乡镇村屯相继举办助学表彰活动,将传统升学宴的铺张浪费转化为文明简约的公益盛会。这些活动不仅奖励了优秀学子,更以体育赛事、文艺晚会等形式凝聚社区力量,引领移风易俗新潮流。
移风易俗开新篇:
从升学宴到文明表彰
过去,高考后的升学宴往往是乡村的一大“盛事”,大操大办带来攀比浪费的风气,增加了家庭负担。如今,这一旧俗正在被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活动替代。8月18日,隆安县都结乡天隆村率先行动,举办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2025年高考表彰大会。活动现场,23名优秀学子接过奖学金证书,取代了传统的宴席狂欢。村干部在发言中强调,此举旨在“破除陋习,树立新风”,让教育回归本质——激励而非炫耀。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一位家长代表感叹:“以前办升学宴要花掉几个月积蓄,现在村里集体表彰,省钱又省心,孩子们也更受鼓舞。”
社区凝聚增活力:
文体活动与助学结合
那桐镇方村助学奖励金发放仪式现场。黄永福 摄
助学表彰不仅限于物质奖励,更融入文体元素,打造成一场场全民参与的公益盛会,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8月23日晚,那桐镇方村戏台灯火通明,2025年方村助学基金会助学奖励金发放仪式温情启幕。全村优秀学子、家长代表、爱心人士及村干部齐聚一堂,通过歌舞表演和现场颁奖,传递出对教育的尊重与期待。仪式上,一位受奖学子激动地说:“这份荣誉不只是钱,更是全村人的鼓励,让我感到温暖和责任。”类似地,8月24日晚,古潭乡马村灯光球场人潮涌动,第二届篮球赛与优秀学子助学金颁奖活动同步举行。村民们在加油呐喊中见证学子们的荣耀,将体育精神与教育激励完美融合。组织者介绍,这类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村民,还吸引了周边乡镇参与,形成“以赛促学、以学带娱”的良性循环。
长效机制助振兴:
教育激励推动乡村未来
古潭乡马村优秀学子助学金颁奖活动现场。黄熙 摄
这些活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乡村基层治理与教育扶贫协同深化的缩影。各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或基金会形式,建立了长效助学机制——天隆村利用股份收益设立奖学金,方村和马村则依靠村集体经济+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这确保了资金可持续,避免了“一阵风”式的短期行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子的学习动力,还带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减少浪费、促进和谐。更深远的是,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受表彰学子往往成为返乡建设的生力军,带动产业发展。正如一位村干部所说:“教育是乡村的希望,我们通过文明表彰,播下未来的种子。”
从都结乡到那桐镇再到古潭乡,这些助学表彰活动正不断蔓延,成为隆安县乡村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它们不仅用简朴取代奢靡,更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让教育回归初心。未来,这股清风必将吹得更远,滋养更广阔的乡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