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助推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见效

“长护险护理工作因其特殊性,往往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目前政策要求护理员必须缴纳社保,很多年纪较大、有经验的人员无法入职,而年轻劳动力又供给不足。”

“要实现护理员年轻化非常困难,但超龄人员又被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我们很难招到有经验的长护险护理员。”

来自长护险机构和群众的呼声,市政协始终给予高度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就是政协履职的重点。今年以来,市政协围绕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推进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深入开展调研,通过界别协商、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建真言、献实策,以有深度的建言和有温度的履职,汇聚起推动南宁养老护理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与智慧力量。

发现困局

诸多问题制约制度提升

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是守护“一老”的重要之举。从2021年3月1日起,南宁市在广西率先实施长护险制度,通过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互助共济、责任共担、保障基本的长护险“南宁模式”,采取的系列措施在托底民生保障、释放就业活力、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探索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问题:“目前参保范围仍以职工为主,覆盖面有限”“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准入门槛与实际用工需求存在矛盾”“定点服务机构供给不足”“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度低”“评估和监管机制尚未健全”等,不仅制约着长护险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影响着长护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言之有益

扎实调研化为真切建言

今年7月,市政协以“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推动南宁市养老护理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界别协商活动,力求推动议政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

委员们深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南宁市中科护理院、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福利中医医院、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南宁市金太阳老年公寓等多个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倾听一线声音、收集现实诉求,并与南宁市医保、民政、卫健、人社、财政等部门座谈交流,围绕扩大保障范围、放宽护理人员准入、完善评估与监管机制等核心问题,展开务实而深入的探讨。

调研成果落在纸上更要落在实处。市政协不断加强全过程协商沟通和成果转化,委员们在调研中深化思考认识、凝练对策建议,通过反映社情民意、提案等形式,精益求精书写履职答卷。

“根据我市实际加快探索研究,制定差异化参保政策,对职工、居民、低收入群体等实行分类缴费标准,对困难群体适当予以财政补贴。”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韦雪梅建议,逐步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将低保户、特困失能人员、年龄在70岁及以上失能老人等重点人群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分类分步让长护险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

强化护理服务人员队伍保障、加大护理人员人才培养力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委员们关心关注的问题之一。

“要正视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劳动力市场年龄结构偏大以及多样性的就业现实,允许和尊重5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男性选择养老护理服务业继续劳动的权利。”这是市政协常委、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许文水,市政协委员、广西金太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赵飞强的共识,他们认为,可以调整社保要求,分类管理用工关系,未退休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退休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签订劳务合同;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长护险护理服务工作。

市政协委员,广西旅发健康疗养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京飞建议,要提升岗位吸引力,建立与服务年限、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将护理服务人员培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畅通职业晋升通道。

市政协委员,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办主任、投诉办主任潘松球建议,通过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适当加大护理服务人员培养力度,促进学校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的护理服务人员能够充分就业。探索建立护理服务人员晋升机制,增强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护理人员队伍。

成果落地

民意呼声开花结果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对策建议,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并经过深入走访调研,结合政策制定相应措施,让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完善长护险护理服务人员准入条件规定中,既考虑了从业资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专业化要求,也结合用工需求将护理服务人员的年龄放宽到65岁。

今年8月15日,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长护险定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护理服务团队,推行“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双轨用工模式。对于劳动年龄段的专业护理服务人员,应依法依规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对非劳动年龄段的护理服务人员应签订劳务合同,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南宁市还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评优评先及人才交流等方式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整合政府政策、企业实践资源、学校教育资源,探索设立养老服务培训实训基地、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院校、培训机构参与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培育,推进长护险失能护理服务人员规范化上岗,逐步推动护理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发展。

群众反映问题、委员建言献策、各部门出政策抓落实,环环相扣的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南宁市职能部门完善长护险护理员准入标准,正视和尊重养老行业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客观实际,也将缓解企业无法填补社会护理服务需求缺口的难题。”议政建言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落实落地,让赵飞强感到委员履职得到了支持和保障,也体现了真正的协商民主。

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是一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市政协将通过组织开展界别协商、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持续关注并积极参与推动加快建立长护险制度相关工作,让长护险制度走得更稳、更实,真正成为守护“夕阳红”的温暖保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8 记者:莫岚远 通讯员:樊容宾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