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南宁绿意仍浓。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国内主流媒体记者走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感受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实践。
在南A中心展示中心,媒体代表团被AI科技成果深深吸引。 记者 叶子榕 摄
沉浸体验
触摸智能时代脉搏
“这面地图墙清晰展现了中国与东盟紧密的经贸往来,过去5年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即将突破万亿美元,这为人工智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讲解员指着中国—东盟地图动态投影解说道,“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希望以AI技术、产品、服务为纽带,与东盟构建全新价值体系,为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在“AI+交通物流”板块,马道枢纽作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工程,以及国内在建的最高航道边坡,通过北斗对枢纽边坡实时扫描,可分析预警边坡灾害。现场摄像头和无人机每日自动巡检,智能识别排水沟堵塞和施工人员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在“AI超级联赛+科研人才”展区,用于智慧物流、园区巡检的智能户外车可支撑东盟国家在汽车行业开展实验与竞赛的虚拟汽车靶场设备,实现车身颜色的智能化定制与变换的智绘车衣系统,让记者们赞叹连连。在“智慧生活”区域,能够人机对弈的AI下棋机器人、形似贵宾犬的仿四足机器人、可识别佩戴者运动意图的智能仿生手等人工智能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媒体代表团成员用手中的镜头聚焦南A中心展示中心,感受前沿科技。记者 叶子榕 摄
“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办公,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生活。”记者们纷纷感叹。沉浸式、互动式的展示,让参观者真切感知智能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科技为核
服务有温度
走上二楼服务大厅,十大智慧服务窗口依次排开,涵盖综合服务、东盟合作、跨境业务、人工智能服务等类别,致力打造“一站式”国际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
这里既是技术展示窗口,更是资源对接、合作孵化的枢纽。通过高效响应中国与东盟企业的需求,南A中心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协同、共赢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我们原计划2025年底前启动老挝、马来西亚两家海外中心运营,但目前合作洽谈已扩展到8个国家,进展远超预期。”南宁市人民政府参事、广西南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沙透露。就在本届东博会期间,老挝中心正式“点亮”,成为南A中心在东盟落地的首个海外运营中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郭沙介绍,南A中心已推动20多项AI应用落地老挝,涵盖智慧城市、旅游、农业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将有效提升当地AI基础能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
面对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要素与北上广深的差距,广西选择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在空间上则按“一节点、两板块、多中心”布局。南宁作为核心节点,承担交流展示、公共服务、运营管理和资本赋能四大功能;“两板块”分别代表中国板块的研发优势与东盟板块的应用场景;“多中心”则包括国内合作中心及多个海外中心建设。
连连点赞
展望合作前景
参访结束后,国内主流媒体记者纷纷为南A中心的建设成效点赞。
“发展得非常快!”中国日报社记者刘建乔感慨道,“东盟各国都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强烈兴趣。广西定位准确,凭借对东盟的深入了解以及区位优势,成功集成优势资源,打造出适配东盟需求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中外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胡树萌认为,南A中心功能全面、服务领域宽广,“不仅服务于中国与东盟,未来更有潜力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从技术展示到生态建设,从本地集成到海外拓展,南A中心正以科技为舟、以服务为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创新之桥。它不仅是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的综合性平台,更成为区域科技合作的新标杆,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