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的马山壮族会鼓气势十足。记者 叶子榕 摄
参赛选手骑车在弄拉景区飞驰前行。记者 叶子榕 摄
山路蜿蜒,绿意如瀑。在广西马山县弄拉自然保护区的盘山赛道上,环广西世巡赛的车队如疾风掠过,掀开一座山区小城因赛而兴的崭新篇章。
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成为世界级自行车赛事“皇后赛段”的决胜之地,马山经过6年的坚守与打磨,将险峻山路化为黄金赛道,让“绿水青山”通过国际赛事的窗口,真正转化为造福一方的“金山银山”。
一路风景,一程蜕变
“皇后赛段”以其连续陡坡、急弯险峻著称,是对车手体力与意志的极致考验。然而,在挑战之外,它更是一条移动的风景长廊。
车手们在挥汗如雨间,穿梭于弄拉自然保护区茂密的森林氧吧,感受着“山如碧玉簪”的喀斯特奇观。不远处,红水河百里画廊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倒映,构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赛道沿线,经过风貌改造的民居,白墙黛瓦,与连绵的稻田、峰峦起伏的“风光带”相互映衬,展现出一派城乡协调、生态宜居的新貌。
“我们不仅是维护一条赛道,更是在打磨一件展示马山生态与文化的艺术品。”据马山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马山每年都对赛道进行精心保养和维护,同步实施沿线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让赛道本身成为城乡风貌提升的牵引线。
“体育+”融合,铸就发展新引擎
环广西世巡赛的持续举办,催生了马山独特的“体育+”融合发展模式。
“文明办赛的核心目的,是要通过赛事扩大马山的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苏锦介绍,在这一思路下,马山举办了“皇后赛段”爬坡挑战赛、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马山站)等品牌赛事,并以此为核心,将体育与文化、旅游、农业、教育深度融合。
在赛道沿线的6个非遗展演点,马山壮族会鼓气势恢宏,打扁担节奏明快,草凳龙舞动生风。123名专业演员和560名群众演员用热情洋溢的表演,向世界展示马山的文化家底。“这些表演不仅营造了赛事氛围,更让我们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火’起来,成了吸引游客的又一张名片。”苏锦介绍。
顶级赛事的价值,远不止于比赛日的狂欢。环广西世巡赛这一超级IP,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马山激荡起持续而深远的发展涟漪。最直观的效益体现在旅游人气上。弄拉景区负责人透露,得益于赛事带来的全球曝光,景区年客流量已从2017年的40多万人次猛增至2024年的200多万人次。“赛事期间的农家乐、民宿基本在一个月前就订满了。”弄拉景区附近一家民宿的老板覃女士笑着说。
经验沉淀,未来可期
通过连续承办国际大赛,马山在赛道维护、安全保障、服务接待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超前谋划、突出特色、细节把控、集成作战”的标准化流程。公路养护中心的精细化提升工程,多部门协同的安保网络,专业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共同筑就了赛事圆满成功的基石。
展望未来,马山的思路愈发清晰。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韦薇表示,将继续深化“体育+文旅”融合,持续打造自主赛事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并借助新媒体力量加强宣传推广。
车轮飞驰而过,留下的是短暂的喧嚣,激活的却是长效的发展动能。一条赛段,改变了马山这座城的命运轨迹。它证明了,当“绿水青山”遇上顶级赛事的“点睛之笔”,便能绘就一幅“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让一方百姓在体育的激情与和谐生态中,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