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献血200次、总量突破70000毫升,作为广西首位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生命接力者”,陈革斌用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公益路上镌刻下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从2012年首次躺上造血干细胞采集床,到2023年再次为陌生生命点燃希望;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到带动千余人加入公益行列的领航者,他始终以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2025年,当他再添“广西见义勇为英雄”的荣誉时,人们发现这位默默耕耘的公益常青树,早已将见义勇为的精神融入血脉。
二十四载坚守,涓滴汇成生命之河
陈革斌的献血之路始于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无偿献血的宣传所触动,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从此,献血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定期事项”。


陈革斌的无偿献血证书和部分荣誉证书。记者 罗竹君 摄
起初捐献全血的时候,献血时间需间隔半年,后来得知成分血间隔期仅14天,他毅然改为捐献成分血,并以两周一次的频率坚持至今。二十四年来,他累计献血200次,总量达70000毫升,相当于17个成年人的总血量。
即使荣誉等身,陈革斌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粹。他的妹妹说:“最近一次知道他获得的荣誉,是今年4月见义勇为获奖,还是通过朋友圈看到的。”而对陈革斌来说,荣誉只是沿途的风景,他更在意的是那个未完成的目标:“原来想在60岁退休前献到10万毫升。如果广西到时候还没放宽年龄,我就去海南献。我一定要完成这个目标。”
捐献造血干细胞,两次挽救生命
2007年6月,陈革斌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五年后,他首次配型成功,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不幸的是,患者出现排斥反应,需进行二次移植。陈革斌毫不犹豫,再次响应召唤,即便需远赴广州采集也毫无怨言,成为广西“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记者 罗竹君 摄
“得知需要二次捐献时,我首先是被这个家庭的坚持所感动,也担心他们再次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至于我自己,已有经验,并不担心,只希望这次能真正帮到患者”陈革斌说。
不久后好消息终于传来,患者康复状况良好。在广西红十字会组织的供患见面会上,患者父亲满含热泪地说:“谢谢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们全家。”那一刻,陈革斌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珍贵的回报。
传递善念:从一人行到众人行
陈革斌不仅亲身参与“三献”(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更积极带动身边人加入善行。南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贺晓静评价他:“他做事认真执着,认准目标就全力以赴。血站从未下达任务,他却主动在企业组织集体献血。”陈革斌分享经验:“我先在微信群发动,再用亲身经历沟通,关键是让领导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在他的推动下,混凝土公司、汽车销售行等企业都成功开展了集体献血。


陈革斌参与无偿献血。记者 罗竹君 摄
2021年底,他加入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宣讲团,成为公益知识的传播者。截至目前,他已参与18场宣讲,用通俗的语言普及捐献知识,感召越来越多人加入“生命接力”的行列。
荣誉与前行:见义勇为精神的当代践行
二十四年来,陈革斌以热血诠释大爱,以善举温暖社会。自2008年起,他六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并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与特别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等多项荣誉,2015年3月,他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以行动传递最后一份大爱。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三献”志愿服务的一线,以热血为火炬,照亮更多生命的希望之路。他不仅是无偿献血的坚持者、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更是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者。
记者:罗竹君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农春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