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广西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为核心,聚焦民营企业跨境贸易痛点难点,通过财政激励、名单扩容、政企银金对接三重举措,构建全链条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拓展东盟市场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西部省区和边境省区第一,让民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实现“资金流”与“货物流”高效匹配。
在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方面,广西显著加大了跨境结算的激励力度。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结算成本高、汇率风险大等问题,对区内非金融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开展货物贸易结算规模达5亿元以上的,按结算金额的0.1%给予奖励,单户企业年度奖励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此项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汇兑成本和财务负担,2025年已安排相关奖励资金2400万元。同时,依托各金融机构成立的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清算中心或现钞调运中心等机构,简化结算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实现跨境人民币汇款“当日达”“零手续费”等便利化服务。2025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历史新高,达4400多亿元,同比增长30%。
财政支持政策的覆盖面也在持续扩大,让更多特色领域的民营企业“出海”更有底气。广西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贴息支持,通过“普惠经营贷”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加大“三农贷”“工业贷”等重点领域贴息产品中的民营企业报送比例。此外,通过动态调整并扩充企业名单,涵盖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对列入名单的企业提供2.88%的贷款贴息支持,单户年度贴息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并推出“无还本续贷”政策,缓解民营企业出口广西特色产品的资金周转压力,为企业扬帆东盟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为确保服务精准直达,广西搭建了多方联动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工商联+商会+金融机构”模式,组织开展政企合作会商,建立对接长效机制,常态化举办东盟跨境贸易专场对接活动,推动工商联、商会与金融机构常态化沟通,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家银行创新落地“东盟贸易贷”“跨境供应链融资”等专属产品,配套财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政策,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对东盟贸易的融资成本。
记者: 韩沛
编辑:冼慧莹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覃凤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