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教育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迈出教育强市建设坚实步伐——写在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南宁市第二中学青运校区于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南宁市第二中学供图)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近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首府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担当作为,在融入全局、服务发展中勇立潮头,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品质教育·学在南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南宁市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组组数据中得到有力印证——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2%,三方面均超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南宁市在全区各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全区教育大会上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作交流发言,持续巩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跑态势。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成效全面提升

“我用‘改革’二字贯穿课堂,将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带领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地理解理论和事物。”11月22日,正高级教师、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邓化礼在2024年南宁市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展示《改革潮起,击鼓催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推低空经济发展》示范课程。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培育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思政课教师赛课获奖人数和精品思政课例获奖数均居广西首位。全市一线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角度、多场景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力量,聚焦大中小学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要,调制出更有吸引力的“思想大餐”。

深入实施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心理关爱行动,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合格率持续提升,南宁市代表队勇夺广西第十届“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组)三个组别冠军;参加全国、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数位居全区前列。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强化投入,彰显教育资源供给“首府担当”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南宁市第二中学青运校区的操场上热闹起来,孩子们在新建的校园里奔跑、跳跃,享受快乐时光。2024年,我市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5所,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南宁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全市教育支出连续多年为我市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做好前瞻性布局。优先保障教育建设用地,在全区率先修订并颁布《南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规划大批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项目148个,新增学位约14.63万个。

如今,各学校焕然一新的楼栋外立面、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设备,共同构成了舒适、智能且富有吸引力的校园育人环境。

扩优提质,锚定教育质量“首善定位”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南宁教育质量领跑全区。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取得新成效。扶持500余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惠及幼儿约9.5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58%,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市拥有自治区级示范园73所,持续保持全区领先,拥有市级示范园225所,有力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拓新局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成立了64个教育集团,辐射带动213所学校的261个校区,遍布各县(市、区)、开发区。“优质均衡”成为南宁教育最响亮的声音,兴宁区成为广西首批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的县(市、区)。4个县(市、区)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治区督导评估,工作成效领跑全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59.14万人,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南宁“双减”工作经验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肯定批示。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高中15所,新增学位超1.7万个。现有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9所、自治区星级特色高中9所,优质高中资源数量居全区前列。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构建结对帮扶机制,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中心,南宁学子斩获本世纪以来全区首枚国际奥赛金牌,获5枚全国金牌、28枚全国银牌、52枚全国铜牌,获奖成绩稳居西南地区前三。

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教师队伍五级梯队联建行动,2021年以来,全市新补充专任教师约2.8万人。获评自治区模范教师、特级教师人数居全区首位,每年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人数约占全区五分之一;南宁获评全区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形成英才荟萃、群贤毕至的教师发展新局面。

服务全局,释放教育赋能发展“强劲动力”

坚持服务首府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对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支撑力、吸引力。

聚焦“以学聚人”持续释放驱动力。制定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建设三个专项规划,服务城市发展需要,在重点产业区域布局一批优质中小学校,支持新增职业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向南宁教育园区集聚。

聚焦“以学促产”持续释放支撑力。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加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比例与全市三产结构比例适配,多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积极推动南职院整合资源设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南宁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动桂电南宁研究院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实施“113工程”,累计培养研究生3000余人,市校合作新模式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打造区域产教融合新型平台载体,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获得自治区级立项,联合体数量占全区五分之一。高质量职业教育为南宁重点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多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以学兴城”持续释放吸引力。全力打造“留学南宁”品牌,高标准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积极输出师资,28项课程入选自治区国际化资源库,支持职业院校在东盟国家共建专业及课程标准超90个,“职教出海”取得新突破。出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的23条政策措施,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金等,进一步优化留学服务,东盟留学生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南宁成为东盟学生赴华留学“优选地”。

增进福祉,办好教育惠民“头等大事”

“可以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太开心了。”南宁市第十七中学李同学说。李同学今年秋季学期跟随务工的父母来到南宁,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类似的教育惠民举措还有很多,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让人民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加强随迁子女就读保障,确保“应入尽入”。通过加大公办学校建设力度和政府购买学位相结合,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人数超90%,现接收就读人数约17万人,约占全区三分之一。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近五年累计落实经费60.59亿元,资助学生419.32万人次,南宁市助学金“集中统发模式”、资助对象精准识别等经验做法获全国推介。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应补尽补”。全市约5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营养餐,实现“两个100%”,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百分之百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百分之百全享受,让暖心营养餐为学生健康成长加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南宁市将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宁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量:1584 编辑:蔡元婧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符蔚
勇当教育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迈出教育强市建设坚实步伐——写在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2024-12-20 09:55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编辑:蔡元婧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符蔚

南宁市第二中学青运校区于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南宁市第二中学供图)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近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首府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担当作为,在融入全局、服务发展中勇立潮头,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品质教育·学在南宁”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南宁市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一组组数据中得到有力印证——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2%,三方面均超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南宁市在全区各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全区教育大会上作为唯一的设区市代表作交流发言,持续巩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领跑态势。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成效全面提升

“我用‘改革’二字贯穿课堂,将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带领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地理解理论和事物。”11月22日,正高级教师、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邓化礼在2024年南宁市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展示《改革潮起,击鼓催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推低空经济发展》示范课程。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培育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思政课教师赛课获奖人数和精品思政课例获奖数均居广西首位。全市一线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角度、多场景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力量,聚焦大中小学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要,调制出更有吸引力的“思想大餐”。

深入实施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心理关爱行动,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合格率持续提升,南宁市代表队勇夺广西第十届“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组)三个组别冠军;参加全国、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数位居全区前列。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强化投入,彰显教育资源供给“首府担当”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南宁市第二中学青运校区的操场上热闹起来,孩子们在新建的校园里奔跑、跳跃,享受快乐时光。2024年,我市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5所,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南宁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全市教育支出连续多年为我市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做好前瞻性布局。优先保障教育建设用地,在全区率先修订并颁布《南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规划大批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项目148个,新增学位约14.63万个。

如今,各学校焕然一新的楼栋外立面、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设备,共同构成了舒适、智能且富有吸引力的校园育人环境。

扩优提质,锚定教育质量“首善定位”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南宁教育质量领跑全区。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取得新成效。扶持500余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惠及幼儿约9.5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58%,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市拥有自治区级示范园73所,持续保持全区领先,拥有市级示范园225所,有力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拓新局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成立了64个教育集团,辐射带动213所学校的261个校区,遍布各县(市、区)、开发区。“优质均衡”成为南宁教育最响亮的声音,兴宁区成为广西首批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的县(市、区)。4个县(市、区)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治区督导评估,工作成效领跑全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59.14万人,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南宁“双减”工作经验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肯定批示。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迈出新步伐。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高中15所,新增学位超1.7万个。现有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9所、自治区星级特色高中9所,优质高中资源数量居全区前列。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构建结对帮扶机制,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中心,南宁学子斩获本世纪以来全区首枚国际奥赛金牌,获5枚全国金牌、28枚全国银牌、52枚全国铜牌,获奖成绩稳居西南地区前三。

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教师队伍五级梯队联建行动,2021年以来,全市新补充专任教师约2.8万人。获评自治区模范教师、特级教师人数居全区首位,每年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人数约占全区五分之一;南宁获评全区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形成英才荟萃、群贤毕至的教师发展新局面。

服务全局,释放教育赋能发展“强劲动力”

坚持服务首府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对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支撑力、吸引力。

聚焦“以学聚人”持续释放驱动力。制定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建设三个专项规划,服务城市发展需要,在重点产业区域布局一批优质中小学校,支持新增职业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向南宁教育园区集聚。

聚焦“以学促产”持续释放支撑力。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加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比例与全市三产结构比例适配,多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积极推动南职院整合资源设立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南宁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动桂电南宁研究院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实施“113工程”,累计培养研究生3000余人,市校合作新模式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打造区域产教融合新型平台载体,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获得自治区级立项,联合体数量占全区五分之一。高质量职业教育为南宁重点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多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以学兴城”持续释放吸引力。全力打造“留学南宁”品牌,高标准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积极输出师资,28项课程入选自治区国际化资源库,支持职业院校在东盟国家共建专业及课程标准超90个,“职教出海”取得新突破。出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开放合作的23条政策措施,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金等,进一步优化留学服务,东盟留学生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南宁成为东盟学生赴华留学“优选地”。

增进福祉,办好教育惠民“头等大事”

“可以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太开心了。”南宁市第十七中学李同学说。李同学今年秋季学期跟随务工的父母来到南宁,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类似的教育惠民举措还有很多,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让人民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加强随迁子女就读保障,确保“应入尽入”。通过加大公办学校建设力度和政府购买学位相结合,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人数超90%,现接收就读人数约17万人,约占全区三分之一。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近五年累计落实经费60.59亿元,资助学生419.32万人次,南宁市助学金“集中统发模式”、资助对象精准识别等经验做法获全国推介。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应补尽补”。全市约5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营养餐,实现“两个100%”,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百分之百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百分之百全享受,让暖心营养餐为学生健康成长加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南宁市将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宁实践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