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月24日举行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志忠,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时毅,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晓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10:00
发布人:
蔡志忠 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黄时毅 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黄晓彬 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工作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志忠先生,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时毅先生,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晓彬女士。
首先,有请蔡志忠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蔡志忠: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记者朋友对南宁市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由我通报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工作情况。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2020年,南宁市主动争取列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4个试点城市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试点城市。自2021年3月1日起,南宁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经过两年试点,南宁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保障基本的长护险“南宁模式”,长护险制度改革走在全区前列,系列措施在托底民生保障、释放就业活力、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经验做法两次获得国家医保局肯定性批示。
一、制度改革做“加法”,在夯实保障基础上下功夫见成效
南宁市高度重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研究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23〕26号)及系列配套政策,在长护险筹资、待遇、服务、监督考核等方面,顶层设计系列试点举措,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专题研究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深入护理服务机构、商保机构开展实地调研,统筹指导市医保、财政、人社、卫健、民政、税务、残联等部门共同推进试点工作,保障试点工作运行有序。截至2023年底,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165.80万人,较2021年初参保人数125.71万人提高31.89%,净流入40.09万人;累计为16486名申请人提供失能等级评估,13957位重度失能参保人员获得护理服务保障,评估通过率达84.64%,政策保障年人均减负超过2万元,基金支付占到个人基本护理费用的70%左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初步搭建,筹资缴费、资格认定、待遇保障等各项制度总体运行平稳,为长期失能人员家庭提供经济与服务双重保障,实现我市医疗保障人群覆盖生育、医疗、长期照护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性保障。
二、费用负担做“减法”,在惠民助企上下功夫见成效
南宁市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加强医疗保障资源整合,激活社会统筹治理效能,主动下调职工医保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企业按照6.95%的医疗保障保险总体缴费费率为职工缴纳保险费,较改革试点前7.3%的缴费标准下降了0.35%,确保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后,不增加企业用人负担,不挤占医保基金及财政资金资源,参保职工获得基本医保+生育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三重保障。截至2023年底,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累计支出3.087亿元,累计结余3.02亿元,减少用人单位和个人保费支出19.68亿元。上述政策实行以来,惠民助企效益显著,基金运行平稳有序。
三、产业辐射做“乘法”,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见成效
南宁市多措并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一批优秀的养老服务机构入邕设置分支机构,加速优质护理服务资源落地,加快我市实现护理供需平衡。充分发挥长护险基金在产业发展与服务保障上的“双效能”作用,医疗保障、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紧密联动,通过建立长期护理服务规范及地方标准、开发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强化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日常稽核巡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管理机制,提升了社会化护理服务供给能力。截至2023年底,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协议管理护理服务机构72家,吸引21家在国内一线城市已有成熟运作经验的居家护理服务连锁机构首次进驻我市,引导、培训长期照护服务持证上岗人员9471人,相应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我市护理服务产业提质增效、就业创业市场激发激活。
党的二十大作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下一步,南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统筹推进适应我市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一是完善社会化长期护理服务资源供给配套政策。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计划,提高长期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化程度。鼓励护理机构积极与医学院校开展护理人才联合培养,提升长期护理服务行业活力。在居家护理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并发挥社会、家庭多方主体协同参与作用,倡导护理成本共担机制。
二是发挥基金监督作用促制度可持续发展。倡导保险待遇以护理服务供给保障为导向,发挥基金购买力的牵引作用,促进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进一步衔接。加强医保、民政、卫健、残联、工会等部门协同,建立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基金安全,为制度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试点经验模式形成。充分考虑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集能力、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需求等因素,探索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调整保障水平,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商业性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争取“南宁经验”在全区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
我先通报到这,谢谢!
李敏:
感谢蔡志忠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我们关注到近期发布了《关于推进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请问新政策中长护险的参保范围和享受待遇的条件是什么?谢谢!
黄时毅:
在2023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23〕26号)中,一是明确了南宁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同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二是强调了参保人员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时,除了满足通过失能等级评估、被认定为重度失能人员的条件外,还应满足在南宁市内累计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满1年的条件。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启动后已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参保人员,不受上述最低缴费年限条件限制。这是强化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维护制度公平性、可及性的具体措施,充分保障失能人员的保障权益,确保新政策的平稳过渡。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工人报记者:请问长护险新政策对参保人待遇支付标准,与原来的政策相比有何不同?谢谢!
黄时毅:
《关于推进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23〕26号)对待遇支付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待遇支付标准有所优化提升。一是明确居家护理服务的基金支付标准。居家护理实行按项目付费,重度失能Ⅲ级、重度失能Ⅱ级、重度失能Ⅰ级的失能人员每月待遇定额标准均为1850元,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发生的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和医疗护理服务项目费用。二是明确对不同失能等级人员入住护理机构实行差异化支付标准。机构护理实行按床日付费,重度失能Ⅲ级、重度失能Ⅱ级、重度失能Ⅰ级的失能人员每人每天分别为66元、62元、57元,按实际护理服务天数计费,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入住定点护理机构的保障力度。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记者:请问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工作如何开展?
黄晓彬: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关键环节,失能等级评估结论是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据。为更好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2023年12月1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医保发〔2023〕29号),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统一要求,为各地规范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提供了指导。结合南宁市实际,市医保局于2023年12月26日印发了《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南医保规〔2023〕3号),规范了评估申请、受理审核、前置调查、现场评估、复核与结论、公示与送达等6个环节,同时建立失能等级争议处理机制,力争科学实施评估、精准识别保障人群,确保参保群众公平享受待遇。同时,市医保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失能评估体系,从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遴选近百名医疗专家和护理人员组建长护险失能评估员库和评估专家库,由医保经办机构依申请组织上门实施失能等级评估,参保人员居家接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无需为失能等级评估“奔波”“跑腿”,实现参保人员失能等级评估“足不出户、服务到家”。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参保人如何申请享受长护险待遇?谢谢!
黄晓彬:
为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稳步施行,市医疗保障局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本地需求的长期护理经办和服务体系,通过全市统一的护理保险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障对外经办服务窗口,实现经办服务业务全市通办。目前,市医保中心在市区6个服务点、县区6个服务点开设长护险专窗,参保人员可就近选择医疗保障服务网点递交申请材料。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医疗保障局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