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不仅保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文化基因,还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的同时,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融共促。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南宁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做好传播推广、传承保护工作,并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截至目前,南宁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8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84项。拥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66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4人。非遗传承保护不仅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还营造了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协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大氛围。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市以民俗节庆文化为载体,通过在各县(市、区)策划举办“一地一节”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宾阳炮龙节、横州茉莉花节等节庆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浓厚节日氛围,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以举办丰富的节庆活动为契机,南宁市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示南宁市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风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理念根植在人民群众心中。

“非遗+旅游”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南宁市在深挖“非遗”宝藏的同时,做好“用”字文章,把文化资源变成发展旅游资本,推出一系列“南宁非遗探寻之旅”精品旅游线路,融文化之旅、美食之旅、乡村旅游为一体,既有深度精品游,又有“城市微度假”。市民游客游历南宁大街小巷可品尝到老友粉、酸嘢等各类南宁代表性美食,游览“三街两巷”可欣赏到国家级非遗邕剧、粤剧,徜徉茉莉花园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如今在中国绿城南宁,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迸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演绎出非遗与节庆经济蓬勃发展的繁盛景象。

多彩非遗进校园,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南宁市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在全市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非遗课程,让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带领青少年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南宁市还推进“一校一特色”,积极引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设计传统节日主题剪纸课堂、南宁傩舞舞蹈教学、点米成画、邕州狮舞舞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课程,打造非遗育人体系。此外,南宁市着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戏剧院团到全市各中小学开展邕剧优秀剧目展演等,让学生在感受优秀地方戏曲魅力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韦雪妍)

阅读量:0 作者:郭少东 韦雪妍)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黄登
南宁市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2024-07-31 10:51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郭少东 韦雪妍)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李斯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不仅保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文化基因,还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的同时,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融共促。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南宁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做好传播推广、传承保护工作,并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截至目前,南宁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8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84项。拥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66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4人。非遗传承保护不仅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还营造了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协同发展的民族团结大氛围。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市以民俗节庆文化为载体,通过在各县(市、区)策划举办“一地一节”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宾阳炮龙节、横州茉莉花节等节庆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浓厚节日氛围,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以举办丰富的节庆活动为契机,南宁市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展示南宁市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风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理念根植在人民群众心中。

“非遗+旅游”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南宁市在深挖“非遗”宝藏的同时,做好“用”字文章,把文化资源变成发展旅游资本,推出一系列“南宁非遗探寻之旅”精品旅游线路,融文化之旅、美食之旅、乡村旅游为一体,既有深度精品游,又有“城市微度假”。市民游客游历南宁大街小巷可品尝到老友粉、酸嘢等各类南宁代表性美食,游览“三街两巷”可欣赏到国家级非遗邕剧、粤剧,徜徉茉莉花园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如今在中国绿城南宁,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迸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演绎出非遗与节庆经济蓬勃发展的繁盛景象。

多彩非遗进校园,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南宁市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在全市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非遗课程,让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带领青少年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南宁市还推进“一校一特色”,积极引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设计传统节日主题剪纸课堂、南宁傩舞舞蹈教学、点米成画、邕州狮舞舞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课程,打造非遗育人体系。此外,南宁市着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戏剧院团到全市各中小学开展邕剧优秀剧目展演等,让学生在感受优秀地方戏曲魅力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韦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