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讯(记者 余秋兰 吴青华 吴潇)社区各族居民团结互助其乐融融,求职者实现就业安心落户,老年人在长者饭堂悠闲用餐,孤困儿童群体得到及时帮扶救助……“民生”二字重若千钧,南宁市为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民族团结进步和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扎实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事业提质扩容,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2024年,南宁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同心同行筑梦民族团结进步续新篇
1月7日,兴宁区民生街道望仙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小广场上,有的居民在健身,有的在聊家常,一派和谐景象。就在广场一角,由新疆籍爱心企业家阿斯古丽捐赠的石榴树长势良好,见证了社区各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美满和谐。
兴宁区望仙坡社区各族居民载歌载舞,幸福快乐生活。 记者 黄维业 摄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望仙坡社区采用联网、联建、联合、联办、联帮的‘五联工作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的社区环境,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族群众、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望仙坡社区党委书记赵刘芬表示,春节将至,社区将开展送春联、游园、送年夜饭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各族居民的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过去的一年,南宁市牢记嘱托,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创新建立南宁市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机制,以基层社区为抓手,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邕城”的生动局面。
2024年,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居委会、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南区二桥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潮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目前,全市有61个社区获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各族儿女同心筑梦、携手前行。
南宁市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机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力推进“五个家园”建设,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夯实民生之本推动高质量稳就业
“您好,我想应聘企业的后勤岗位,请问岗位待遇如何?”在南宁近日举行的2025年广西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带着简历前来应聘。
“在线下招聘会,我和企业可以更好地交流,彼此之间有了基本了解。”40岁的求职者杨女士说,投出了简历,与企业有不错的沟通,“这场招聘会开在了‘家门口’,江南区万达广场附近还有商圈就业服务站,方便求职者获得更好的服务。”
政府搭“桥”,让企业和求职者都收获满满。现场的43家企业提供了2000余个岗位,271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直播带“岗”活动吸引不少网友观看,直播间浏览量达2.8万人次,线上投递简历179人。在2025年广西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南宁市人社部门还将在全市集中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系列活动,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
南宁市坚持把稳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2024年,南宁市持续健全机制、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加力推进各项就业政策,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率先建成全区首家商圈就业服务站,建成一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全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万人。
下一步,南宁市将持续通过政策宣传、岗位推送、供需对接,实施精准就业服务,搭建好用工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各类求职者的需求。
兜底线惠民生托起“朝夕”幸福生活
1月8日11时许,大板三区长者饭堂热闹了起来。浓郁的菜香四溢,来就餐的老人选购心仪的饭菜,安静、有序落座就餐。60岁的田女士在大板三区长者饭堂用餐已有两年时间,她说:“不用再买菜煮饭,在这里吃饱了就回家休息,非常方便。老人就餐能享3元补贴,很实惠。”
“不仅小区里的老人来吃饭,在附近老年大学上课的、在南湖公园锻炼的老人也会来这里用餐。”大板三区长者饭堂负责人陈新霞介绍,今年计划增开配餐点,每天按时把饭菜送到社区,方便更多老年人。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开设112个长者饭堂试点,有304万人次用餐。长者饭堂的开设,是南宁市大力发展优质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托起幸福晚年的一项温暖举措。当前,南宁市推动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推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提升改造工程和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目前已超过50%。
2024年,南宁市还开展了老年助浴服务试点工作,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不少于1万人次专业助浴服务;优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模式,为城市五类特殊老年人提供5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支持14个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试点、38个五保村(幸福院)开展提升整治和关心关爱服务;在全区率先建立公益性养老床位轮候工作机制,确定第一批轮候单位14家;建立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机制,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60家。
“一老一小”,一头牵着“夕阳”,另一头系着“朝阳”。2024年,南宁市聚焦孤困儿童群体需求,建立精准帮扶机制,保障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00余人,发放基本生活费4034.09万元;全市设立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7个、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82个,配备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30名、村(社区)儿童主任1838名;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完成全市18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监护评估,1038名爱心家长与1403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
“办好民生实事,托举‘朝夕’幸福。南宁市将继续全力兜底线、惠民生、优服务、促发展,加大公办养老服务和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健全完善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面向社区开展教育康复服务。”南宁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
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崭新的民生图景已徐徐展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能“看得见”,更能“摸得着”。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