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讲理》节目
由南宁市司法局与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
联合制作播出
播出平台:990新闻台(FM99.0)
播出时间:每周二 19:05
本期关注
公证遗嘱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如果有一天,我们无法再亲自打理自己的财产,您希望它们如何被分配?是留给您最信任的人,还是顺其自然,交由法律来裁决?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愿想,也不敢想。毕竟在传统观念里,“遗嘱”总带着点“未雨绸缪”的沉重,甚至有人觉得提起来不吉利,但现实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需要理性。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颁布实施20周年,公证员为您解读遗嘱里的门道!
什么是遗嘱
遗嘱是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做的个人处理,并在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遗嘱能够保障立遗嘱人依照自己的意愿分配遗产;降低被继承人去世后财产旁落的风险;减少继承人因遗产分配而产生的家庭纠纷;遗嘱能保护离婚情况下子女的财产安全。
常见的遗嘱种类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公证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
一是证据力高。公证书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免证事实”,对方要推翻,必须拿出“足以推翻”的反证;
二是程序规范高。在办理公证遗嘱的过程中,公证员会对遗嘱人身份、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性、财产权属、处分权限等进行“五维审查”,协助立遗嘱人订立合法、有效、可执行的遗嘱,最大程度保障遗嘱具有合法性。这个过程是全程留痕的。
三是保管安全高。公证处建有“遗嘱保管库”,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还可备案到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能有效防止遗嘱被伪造或篡改。
四是执行效率高。遗嘱人百年后,受益人可凭公证书直接办理继承权公证,实现公证遗嘱的执行,确保立遗嘱人的遗愿实现。
五是纠纷发生率低。从实践来看,公证遗嘱由于程序严谨、内容规范、证据效力强,在后续继承过程中更容易被相关部门认可,通常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遗产分配,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
问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是“一部手机走天下”,钱都在支付宝、微信钱包里,还有一些花了很多心思和钱的游戏账号,这些东西能写进遗嘱里吗?要是能写,又该怎么写呢?
公证员解答:当然可以。这些可以归类为网络虚拟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24条“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第127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以及第1122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等规定,只要是合法所有且客观存在的网络虚拟财产是公民的个人私有财产,在条件成就时,网络虚拟财产可以转换为自然人遗留的遗产,并由合法继承人继承。在立遗嘱处理这些网络虚拟财产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继承的网络虚拟财产范围。常见的如微信、支付宝账户余额、游戏账号、网络店铺、虚拟货币等,但需注意,部分平台可能对账号继承有限制,例如,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第七条明确用户仅享有微信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仍归腾讯所有。如《抖音用户协议》第3.4条明确规定账号“仅限本人使用”。这些平台规定账号所有权归平台,用户仅享有使用权。所以具体继承规则需结合平台规定来看。二是要明确账号信息。在描述网络虚拟财产时,应详细列出虚拟财产的具体信息,如账号名称、平台名称等等,避免模糊表述。
公证员解答:不会“全单作废”,根据民法典第1142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如果立遗嘱人把这套房子卖掉了,意味着立遗嘱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这条内容就无效了,但是遗嘱中订立的其他财产内容则继续有效。在实践中,我们提醒有意愿做遗嘱的人员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卖房后要及时进行遗嘱变更,把这套房从遗嘱里剔除,避免受益人空欢喜;二是立完遗嘱后又买了新房,想继续给同一位受益人,也要及时更新遗嘱,否则新房只能按法定继承走;三是如果暂时没买新房,但是不确定以后会购置新房,可以在遗嘱中明确,立遗嘱后新增购置的不动产归某继承人,这样无论以后再买几套,都按遗嘱走。
公证员解答:是可以的。虽然我国的民法典未对共同遗嘱作明确规定,但夫妻共同遗嘱仍然是夫妻双方对于共同及(或)其个人财产的自由处分行为,应受法律保护。司法部颁布的《遗嘱公证细则》中亦对共同遗嘱的公证办理作出了规定。《遗嘱公证细则》第十五条规定:“两个以上的遗嘱人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公证处应当引导他们分别设立遗嘱。遗嘱人坚持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共同遗嘱中应当明确遗嘱变更、撤销及生效的条件。”因此,如果夫妻双方想立共同遗嘱,要注意:一是各自处分“自己的一半”份额财产,不能替对方写;二是夫妻双方要做好充分的沟通,约定好共同遗嘱变更、撤销及生效的条件。三是可以办理遗嘱公证,由公证员分别确认双方意思表示,并将变更、撤销条件写进公证笔录,可以防止“一方后悔、另一方不知情”的僵局。另外,司法实践普遍认为,共同遗嘱中指定“最终由子女继承”的条款,应在“夫妻双方均去世后”才生效。因此,实践里共同遗嘱常见写法是“先走一方的一半财产在生存方去世后归子女所有,生存方保留终身居住权及使用、收益权,子女不得提前主张继承。若子女不孝,后走一方可依法变更或撤销属于自己财产部分的遗嘱内容,但不得撤销涉及先走一方已生效遗产处分部分。”
遗嘱
它不是对生命的忌讳
而是把“身后事”
变成“生前爱”的贴心安排
让牵挂有处安放
让“来不及”变成“刚刚好”
更多精彩内容
大家可点击上方音频获取!
来源丨《说法讲理》栏目组
原标题丨公证遗嘱
一审丨黄馨怡
二审丨李夏
三审丨杨泓